宿迁市宿豫区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日期: 栏目:欧洲杯 浏览:58 评论:0

  (2020)

   

  一、基本情况

  (一)该校概况

  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该校系宿豫区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市属中等职业该校,也是宿豫区唯一的一所职业该校,始建于1958年,风雨60余载,历经卓圩农业中学、顺河中学、卓圩农业高中、卓圩职业中学、卓圩高级职业中学、宿豫县职教中心,2004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苏省宿豫区中等专业该校。该校坐落于宿迁市中心城区“一体两翼”的东翼——宿豫区(黄山路17号),占地面积425亩,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亿多元。

  该校以“德能兼备、知行合一”为校训,秉承“技行天下、匠心筑梦”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修德崇礼、利世和谐”的校风,“敬业、乐业、勤业”的教风,“明志、笃学、尚行”的学风,彰显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大力实施“333”德育工程,推行项目任务驱动、模块化课程实施、课证岗直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和校企深度融合为基础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两融合、四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真正达成“塑一等人品、学一流技术、创一生事业”的育人目标,逐步把该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职前与职后教育并举,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集中高职、中高技、专本科人才培养于一体,全市领先、全省领航、全国一流的现代化职业院校。

  该校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和民主管理”的管理理念,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依法制订、修订、核准和发布具有本校特色的《该校章程》。并依据《该校章程》,健全了校务委员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了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精心编制了《该校制度汇编》,形成了由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障监督、教职工民主参与的校系两级管理体系,激发该校管理活力和教职工主人翁精神。

  该校先后创成省四星级职业该校、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该校、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该校,并多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8该校创成江苏省四星级职业该校,2009年创成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该校,2013年创成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该校,2015年创成高水平现代化职业该校,2017年6月该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第二批职业该校智慧校园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5月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该校,2019年9月被国家人社部、教育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20年1月该校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领航计划”建设单位。

  (二)学生情况     

  该校现有在校生6990人,其中全日制中职在校生6336人,高职(高级工)在校生654人,学生巩固率达到98%以上。2020学年招生2616人,其中中职全日制招生2129人 ,非全日制中职农民工招生201人,高职(高级工)招生286人。2020年毕业生3443人,其中全日制中职毕业生人数是1837人。

  (三)师资队伍                 

  该校现有教职工481人,其中,在编在岗教职工443人,外聘教师38人,师生比为1:17.5。在编在岗教师中专任教师420人,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67人,占比16%,高级职称21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1.9%;该校现有专业课教师269人,其中“双师型”教师214人,占专业课老师比例79.5%。该校现有全国德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领军校长1人,省技工院校名师2人,省技工院校学科带头人6人,省职教中心组成员6人,省技术能手7人,省青年岗位能手3人,省五一创新能手3人,省名师工作室1个,省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职教名师3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市骨干双师15人,市“双千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3人,市“双千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8人。

  (四)设施设备                      

  该校整体布局合理,功能区划分科学,教学区、实训区、运动区及生活区四区分明,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是一所特色鲜明、风格新颖的园林式中等职业该校。该校拥有多功能塑胶运动场一个(400米标准跑道),体育馆一个,篮球场12个,羽毛球场16个,网球场4个,排球场5个,乒乓球台42个,各类运动器材能满足学生体育课及文体社团的需求。列入市、区重点工程的西校区扩建项目,总投资5亿元,一期工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总投入5000万元,2020年9月已建成投用;二期工程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计划总投资9000万元,建筑面积2.64万平方米,2020年8月开工建设,将于2021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该校建有汽车、机械、机电、财会、烹饪、服装、旅管、电子商务等10个现代化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其中,省级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1个、省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3个、省职业体验中心1个。       

  生均教学设备值

  校内实验实训设备总值

  在校生数

  1.142万元

  7237.4465万元

  6336

  生均实训工位数

  校内实训总工位数

  在校生数

  0.61

  3856

  6336

  生均纸质图书数

  纸质藏书量

  在校生数

  14.1

  89589

  6336

  生均电子图书数

  电子图书数

  在校生数

  28.7

  181735

  6336

  二、学校党建                     

  (一)抓实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推进理论武装系统化。认真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专题学习22次,集中观看党史、党风廉政教育宣传片20余部;依托网络学堂、指尖学堂和冬训学堂三个课堂组织全员学习,党员干部参加网考完成率100%,学习强国覆盖率100% ,每日参学率95%;坚持学习新思想与谋划学院发展相结合,全年开展职教发展调研6次,省市级规划立项课题14个。

  二是推进组织建设标准化。深入实施党支部和党员“双提质”工程,全面开展党支部和党员积分管理、评星定级,细化“两条线三清单”考核内容,加强过程动态管控,提高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水平;按照“标准+示范”要求,全面加强支部建设,选树典型示范党支部3个、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各11名,组织示范推广活动6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培养提拔中层教干32名,建立起一支30人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后备干部队伍。

  三是推动组织活动常态化。以“三培养”工程为抓手,积极开展“结对共建互促”活动,加强党支部书记培养,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传、帮、带”作用;突出目标明确化、内容具体化、流程规范化的“三化”培训,加强支委业务培训,提升支委能力与素质;组建“一支部一队伍”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22次,23人疫情期间主动担任社区楼栋长,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推进组织生活规范化。该校领导班子严格按照导则参加党支部和党小组活动,过好双重组织生活;积极带领全体党员教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400余人次,组织“晒实绩、亮承诺、话发展”等主题活动8次,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力。

  四是深入推进党建引领融合发展“333”工程。抓带头人融合培养。实施支部党建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培育工程,对66名优秀党员教师进行双向培养,专项开展党建培训10余次,组织15次专业教学锻炼活动,其中培养党员省市级名师、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14人,加快推动学院党建队伍与教育教学队伍相互融合的进程,培养更多党建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抓文化融合建设。全面推进党员活动阵地、宣传舆论阵地和教科研阵地等三大阵地建设,科学系统设置11个党支部活动阵地、七大宣传舆论板块和五大专业群30余个实训室文化建设,依托阵地常态宣传党建和校园文化,推动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抓活动融合开展。实施思政课堂、德育课堂和社团课堂等三大课堂建设,把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红色文化基因教育融入课堂、融入活动 ,推动党建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共研发党建德育课程4门,打造红色文化社团8个。

  (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一是构建意识形态工作“三大机制”。构建了意识形态工作统筹推进、动态预警、有效运转“三大机制”,形成了由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学校各党支部书记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八大类24个子项目的三级责任清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二是筑牢意识形态工作“三大阵地”。健全思政课堂阵地,强化思政教师考核评价,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确保三尺讲台传播正能量;把控宣传舆论阵地,管好、用好该校网站、论坛、QQ群和微信微博,引导师生文明健康上网,全年发布问题预警通报33个;筑牢校园文化阵地,加强83个学生社团管控,特别是政治理论性社团的审批监管,优化校园人文环境。

  三是打造意识形态工作“三支铁军”。 发挥思政教师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排头兵”作用,健全思政教师管理体系,配足配齐思政教师队伍,塑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思政教师队伍;发挥德育教干在意识形态工作中“主力军”作用,强化院系两级管理,构建系部德育教干、班主任、团学干三级联动网格化德育管理体系,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宣传队伍在意识形态工作中“领头雁”作用,加强学院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指导,加大核心价值观宣传,全年开展思政教师及德育主任培训210人次。

  (三)推动德育思政工作

  一是德育思政。会同相关处室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新形式,深入推进德育课程教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作为核心内容,整体、科学、有序地融合进文化和专业课程建设,凝聚思想共识,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围绕“思政”,全年共组织3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开展优质班会课评比2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2次。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成该校-系部-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选聘10名二级心理辅导助理员,开播校园心理健康广播节目《心灵有约》21期、开办《心语苑》2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6次、团体辅导26次、个体辅导76人次,开展“爱的抱抱”、“车轮滚滚向前开”等心理团建活动8次,承办宿迁市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试点观摩学习会。

  三、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1.学生思想政治状况。2020年度该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紧紧围绕该校中心工作和“333”育人工程长效建设稳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着重构思创新管理机制,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文化建设,构建一种文化引领与制度约束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让管理手段、方法不枯燥生硬,让管理制度、方案真正体现出科学、规范、易识记、易操作性,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彰显德育特色,扎实开展德育实践、创新创业等教育活动,推进“6S”管理和社团建设,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德技并修,突出职业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彰显德育特色,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一直保持较好水平,形成工匠文化育人特色鲜明校园文化新生态,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满意度较高。

  2.文化课合格率:

  文化课合格率

  合格人数

  考试总人数

  年级

  91.1%

  1495

  1641

  18

  92.5%

  2373

  2566

  19

  95%

  2023

  2129

  20

   

  3.专业技能合格率:

  专业技能合格率

  合格人数

  考试总人数

  年级

  96%

  1576

  1641

  18

  96.5%

  2476

  2566

  19

  97%

  2066

  2129

  20

  4.体质测评合格率:2020年度,该校严格遵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6336名学生(其中男生3796名,女生2540名)的测试项目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全面抽查测试,测试项目有男女生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驱、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等,总合格人数6082人,平均分为79.23分,合格率约为96﹪,基本达到良好标准。

  5.学生毕业率:

  毕业率

  毕业人数

  学生总数

  年级

  99.8%

  1834

  1837

  17

  (二)在校体验:          

  1.理论学习满意度:

  理论知识满意度

  满意学生数

  在校生数

  95.6%

  6056

  6336

  2.专业学习满意度:

  专业学习满意度

  满意学生数

  在校生数

  95.8%

  6071

  6336

  3.实习实训满意度:

  实习实训满意度

  满意学生数

  在校生数

  96.2%

  6097

  6336

  4.社团活动满意度:经过调研、论证,对该校现有师生社团重新整合,以篮球、足球、健美操等12个特色社团为龙头,共组建完成校系二级66个专业、文体艺社团,每周利用周三、周四第七节课固定开展社团活动,该校每周定期检查,成效显著。如校园播音社团学生参加的“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主持人大赛”中获得苏北赛区二等奖,江苏省第四届微团课大赛学生组获得特等奖,在全省文明风采大赛中有7人获得“优秀奖”,获省“最美中职生”1人。

  5.生活满意度:开展“十八岁成人仪式暨拥抱青春”徒步活动、《职校生三字经》诵读比赛、教师节《感念师恩 为您“亮灯”》活动、“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宪法日宣誓等8项大型活动,参与学生感受到了青春的张扬和年轻的力量及未来肩上的责任和担当。推行“6S”管理,举办“6S”管理成果展示活动1次,教干、教师代表和学生班干部及学生代表观摩活动,通过“样板”带动,系部育人氛围营造,促进整体提高,形成管理品牌。

  6.校园安全满意度: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完善各种安全应急预案、校外人员、车辆进入校园登记制度、路段护送学生制度、大值班组及门卫夜间安全巡查制度、住校生就寝情况登记制度等。每周巡查视频监控四次,每周检查门卫巡更情况一次。全年共举行各种安全演练12次,开展安全讲座8次、安全工作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题会议12次,安全主题班会6次,安全隐患排查70余次,家校联系班均每月2次,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立校系两级文明督查队,每天全时段对仪容仪表不规范和违纪的学生进行检查,对违纪学生下发约谈通知书进行谈话,违纪现象改观很大,全年共查处违纪学生65人次,无违法记录。2020年,该校在宿豫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获得“六稳六保”专项奖。

  7.毕业生对该校满意度:该校始终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努力拓展就业渠道,保证毕业生的良性输出。同时,加强“三创”教育,打造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开发扶持创业项目,努力实现“扶上马,送一程”的可持续育人模式,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和水平。学生及家长对该校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5%以上。

  (三)资助情况               

  2020学年度,该校全日制享受国家免学费学生数为6336人,按每人2200元的标准,共享受国家免学费资金1393.92万元;非全日制涉农专业享受国家免学费学生数为688人,按每人1200元的标准,共享受国家免学费资金82.56万元。

  该校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家庭贫困学生共367人,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共享受国家助学金73.4万元;一二年级建档立卡户学生共646人,按每人3000元的标准,共享受国家助学金193.8万元。

  通过省市、区、扶贫协会牵线搭桥,找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滴水•筑梦”扶贫助学活动,资助该校100名学生,每人资助3000元,共资助30万元。

  另外,该校申报国家中职奖学金15人,每人奖励6000元,共享受国家奖学金9万元。

  (四)就业质量

  该校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实习就业工作,每年举办数十场校园专场招聘会,邀请百余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保障了学生毕业后人人有岗位,人人能就业。202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9%以上,对口就业率90%以上,高位就业率85%以上,家长满意度达98%,本地就业率69%以上。毕业生就业后月收入均在4000—6000元之间。该校2017级毕业生共有1436人,其中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就读本、专科的学生有830人,升入宿迁技师学院高级工班的学生有268人,升学的学生合计109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6.5%。

  (五)职业发展                   

  该校非常重视毕业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创新创业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举办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定期邀请企业老总和人事部经理到校给毕业生做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大多数毕业生综合素养高,岗位适应能力强,能够胜任企业安排的工作,毕业生一年后就业稳定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受到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有的毕业生已成长为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和技术骨干,年收入在12-30万元。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典型,龚士德,该校2003届烹饪专业毕业生,现担任上海柚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行政主厨,年薪30多万元;何伟,05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自己创办了何记伟业(江苏)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市值已达2000多万元。学生毕业后,98%以上的学生选择先到企业就业,工作实践5—8年后,有1—2%的毕业生会选择开始创业。整体来看,该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质量保证

  (一)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十三五”期间,该校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添置与现代企业生产同步的先进设施设备,与企业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建成满足省技能大赛需要的实训场地3个、高仿真实训基地7个,省学测技能考点9个,进一步提高该校现代化办学能力和水平。

  积极探索基于大数据模式下的该校云管理新模式,运用市场化方式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加强智慧校园基础建设,建成万兆带宽网络,完成校园网络全覆盖和数据中心云化部署。购置依能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教学管理、校园安防、智慧办公、智慧生活四大平台线上运行,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集中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和云服务功能,建成数字化考场100多间,配备一体化教学平台100台套。2020年,又新增数字化技能教室2个、一体化教学平台76台套、云桌面426个点。

  依托超星泛亚网络教学平台,推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引入在线共享课程资源45门,新增教学资源数据2TB,添置实训教学软件8套。组织教师开发10门校本课程、76个数字化试题库。

  截止2020年底,该校建成省现代化实训基地3个、省现代化专业群3个、省职业体验中心1个、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初步建成智慧型校园,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该校和“领航计划”建设单位。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情况      

  该校先后与徐州财经高职、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工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扬州大学、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三江学院等高校开展“3+3” “3+4”分段式联合培养,构建了中高职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专业动态调整                 

  该校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积极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淘汰不适应专业,调整优化现有专业,适度发展新兴专业,努力构建与产业结构、职业岗位对接的专业体系,新增幼儿保育、数字媒体技术应用、飞机维修、航空服务四个专业,形成了机电技术、电子商务、汽车工程、烹饪与营养、现代旅游、财务会计、艺术设计等七大专业群。

  表: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该校专业设置一览表

  专业群

  开设专业

  专业代码

  序号

  专业名称

  机电技术

  1

  电子技术应用

  091300

  2

  机电技术应用

  051300

  3

  机械加工技术

  051200

  4

  数控技术应用

  051400

  5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

   

  6

  飞机维修

  082200

  电子商务

  7

  电子商务

  121100

  8

  市场营销

  121000

  9

  计算机应用

  090100

  10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

  090400

  1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90500

  12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090200

  汽车工程

  13

  汽车运用与维修

  082500

  14

  汽车车身修复

  082600

  15

  汽车美容与装潢

  082700

  16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

  080800

  烹饪与营养

  17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

  181400

  18

  西餐烹饪

  130800

  19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

  130700

  现代旅游

  20

  旅游服务与管理

  130200

  21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

  130100

  22

  航空服务

  082300

  财务会计

  23

  会计

  120100

  24

  会计电算化

  120200

  25

  统计事务

  120300

  艺术设计

  26

  服装设计与工艺

  142400

  27

  美术绘画

  142100

  28

  音乐

  140800

  29

  建筑工程施工

  040100

  30

  幼儿保育

  160200

   

  (四)教育教学改革

  1.教学模式改革。针对不同系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五合一”课堂模式、“1+X”证书制度,探索推行学分制和选课制,引导和支持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如:加工制造、交通运输、机电技术应用、烹饪、信息技术等专业重点实施“三位一体”、理实一体化、项目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财经管理、旅游服务类专业推行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公共基础课、选修课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探究式等教学模式。

  2.课程开发。该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教学标准,开足开齐德育、文化、体育、信息技术等课程,规范选用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严格执行主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技能教学标准,积极开发基于标准化、模块化、项目化、信息化校本课程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成立该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办法》,调整成立10个课程开发项目团队,开发校本课程10门。

  3.推行教考分离。精心研究人培方案及学测考纲,打破传统考试方法,强化试题库建设,推行教考分离,引入第三方命题及评价机制,通过科学、精准成绩分析,有效提高教学效益。一是人才培养情况调查。科学制定了宿豫中专关于各专业人培方案实施情况的调查方案,组建五个人培方案调研组深入系部进行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并进一步完善优化了各专业人培方案。二是试题库建设。制定了宿豫中专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各专业理论题库建设规划书68份,明确电子商务系、机电工程系、旅游管理系、汽车工程系、幼师艺术系五个系各专业各个班级专业理论考试课程名称、专业总分、各课程分值(占比)、试卷规划(考试题型及分值)、试题库建设规划(各专业各考试课程在各章节中题型分布、题量占比)等,新建68门专业理论试题库,优化语文、数学、英语、德育等文化课程8个试题库。三是技能考试命题。经过与专业教学团队组长研讨,确定了2选1、3选1和1+X等期末技能考试形式,制定了宿豫中专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技能考试规划书45份,明确电子商务系、机电工程系、旅游管理系、汽车工程系、幼师艺术系五个系各专业技能考试具体考试内容、考试项目,完成了88个考试项目命题工作和评分细则。四是理论考试命题。根据该校教考分离精神,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选聘综高部、高职部等24名优秀教师,精心组织并完成76门专业理论(文化)期末考试试卷命题工作,确保命题形式统一、质量优良。

  4.教学科研。建立健全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引导教师自觉投入到教科研工作中,养成“边教边研,教研并进”良好习惯。一是论文撰写。根据教科研工作计划,要求全校教师每人至少完成一篇高质量论文;2020年,有80余篇论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有150余篇各级各类获奖论文。二是课题研究。2020年,省市级课题立项8项,结题5项;组织校区级课题立项35项,结题21项。三是省市级教研活动。2020年先后组织各专业(学科)教师参加省市级教研活动30余次,参与人数100余人,有效提升了教师教科研水平;同时,该校承办了英语、财会专业2个市级教研活动,并被评为市优秀教研组。四是教学竞赛。省市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省一等奖1项、市一等奖2项,省市创新大赛中获奖6项,并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

  (五)教师培养培训

  该校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形成教师培养机制,加大经费投入,通过内培外引、学历进修、各类培训、企业实践等方式,全面打造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一是实施“三个一”工程,优化师资结构,健全培养机制,完善引进机制,构建兼职机制。二是实施“双师孵化”工程,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制度保障,搭建成长平台,推进重点项目。三是推进“青蓝、骨干、名师”工程,注重名师引领,完善培养制度,搭建成长平台,分类系统推进。四是加强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提升创新研发能力,优化教学团队,开展系统培训,加强校本研究,典型示范引领。五是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制度规范,加强理论学习,践行感悟内化,构建评价机制,努力培育“四有”好教师。2020年,该校成功招聘30名新教师入编;季苏利老师被评为市职教名师,于韶山老师被评为市专业带头人,申玲玲、关宗柏、唐敏被评为市骨干双师型教师;于韶山电子技术应用名师工作室在省教育厅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第。

  (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通过开展系统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构建定位科学、自主诊改、优质高效、循环上升的良性教学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加大教学督查督导力度,建立日常化的听课制度,形成系部处室的目标考核系统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该校整体办学实力。一是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督导章程》精神,推进教育督导管理管理机制、工作机制、评估机制、反馈机制、考核机制的改革创新;健全督查问责机制,修订了《教育教学事故鉴定及处理办法》、《工作作风和效能建设问责办法》、《教学质量考核评定办法》等各项制度,加强对违规违纪处罚力度。二是加强队伍建设。继续强化督导队伍建设,选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到督导队伍中来;不断探索引进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从第三方角度来监督该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公正、公开地评价、指导该校教育工作。三是强化过程督导。通过现场督导、监控督导、校园巡查、推门听课等方式进行督导,及时发出督导情况通知书,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及时通报存在问题,提高处理问题的时效性,并定期出督查通报。四是开展专项督导。每学期按系部开展1次校级督导检查,覆盖教育教学管理、系部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资源建设、教科研及各项大赛等方面,通过专项督导活动为该校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020年,该校制定并下发《宿豫中等专业该校2020年度系处工作目标任务》,分共性目标(50分)和个性目标(50分)两个层面任务,为该校对系处年度考核提供依据;实现教师听课全覆盖,督导听课近450节;每两周出一次督查通报,撰写督查通报40余份;按系部开展2次校级全方位教育教学视导工作。

  五、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1.积极推行订单培养,为企业量身打造高技能人才。该校每年都会深入本地开发区企业开展调研,调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和岗位需求情况,按照企业要求为企业量身打造高技能人才。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签订订单、定向培养协议,用企业的名字或品牌冠名班级。订单班教学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定期安排工程师、管理人员到校给学生上课,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管理理念及未来发展方向,对企业产生认同感。目前,该校与京东、文旅、东贝、北斗、达利食品等本地企业已签定了订单培养协议。

  2.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该校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或恳谈会,邀请本地开发区企业的老总、人事部经理和技术骨干参加会议,校企双方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一是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订单培养情况,建立企业人才需求档案库;二是与共同探讨企业人才需求规格,听取企业人员对该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意见,提升企业技能人才培养针对性。

  3.积极创办二级专业(企业)学院,推行“系部+知名企业”办学模式。如:依托烹饪专业与王品餐饮(中国)有限公司创办“王品餐饮学院”,依托机电专业与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创办“可成数控学院”,科学构建“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有效实施“学生→学徒→员工”精准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4.强化管理考核,建立校企合作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搭建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收集、发布合作信息,同时本着服务企业、服务学生理念,兼顾发布毕业生就业情况及企业介绍及招聘信息,实现学院与企业信息互动;

  二是完善《制订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和奖励制度》,运用考核和激励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将校企合作工作的成效列入对处室、系部的目标考核范畴。对校企合作工作成效突出的处室、系部或个人给予奖励,对取得的先进经验及时总结和表彰。

  5.开展企业培训服务,提升企业在职员工能力和素养。认真研读省、市、区关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文件精神,积极与市、区人社部门联系沟通,科学谋划学校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拓展培训领域和培训项目,广泛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成效明显。目前,已开发了企业新型学徒制、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训等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先后与龙净环保等大型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培训关系,第一批已注册新型学徒制学员54人,并组织开展了相应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二)现代学徒制             

  该校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新模式,成立了“校企合作联合会”,组建了10个“专业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深度合作企业50多家,与可成公司、王品餐饮共建企业(专业)二级学院,构建“准员工”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该校依托电子商务专业群,与电商产业园的京东商城、博岳股份等10家企业,以及宿迁市远程职业培训学校等6家学校成立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签订政校企合作协议,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该校机电技术应用和烹饪两个专业被市教育局列为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围绕人才需求,明确了目标岗位,进行了工作任务分析,梳理了岗位关键任务和核心职责,提炼出完成关键任务所需关键能力,依据关键能力匹配学习目标,继而架构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将分成理实一体课程模块和岗位实训课程模块两个部分。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第三至第五学期,每学期用约两个月时间在校参加由合作企业专家、带徒师傅参与的理实一体课程模块的学习,另约两个月时间到企业跟随师傅进行岗位实训;第六学期,学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

  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有效地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了教学改革,提升了专业发展的内涵;打造了一批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专兼结合为特色的教师队伍,为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而校企深度合作,也更好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促进了专业文化进校园,实施企业化“6S”管理,促进了实训基地现代化建设;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学生实习实训  

  该校先后与舍弗勒(中国)公司、王品集团、中电二公司、北斗星通、东贝机电、长电科技、科技科技、上汽大众、格力大松、京东商城等5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生就业后同企业签订正式用工合同,平均月收入均在4000元以上,企业给所有就业学生缴纳“五险”,部分企业还给毕业生缴纳住房公积金。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对口就业率在91%以上,高位就业率在87%以上。为了保障学生毕业后人人有岗位,人人能就业,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该校与本地企业协调,统一举行线上招聘会,下半年邀请合作企业到校招聘毕业生,确保所有学生100%就业。同时该校始终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才与就业需求,不断探索创新 “多元融通”的人才培养方式。积极与京东集团、格力大松共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技能实训等方案制定,开展企业文化、专业技能、生产工艺“嵌入式”模块化教学,深化“准员工”式技能人才培养。与北斗星通、东贝机电等企业开展定制培养,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走深、落细、做实,提升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化水平。2020年5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京东校园馆”被省人社厅确定为“校企联合实训中心”建设单位。

  该校开设的所有专业,全部要求学生参加相应的专业技能考试,拿到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并且每位学生必须参加计算机一级MS考试。本学年度,我校参加技能鉴定人数共有3452人(含培训),其中获证3211人,获证率为93%。其中初级工425人,中级工2426人,高级工360人。

  (四)集团化办学     

  依托电子商务系、电子商务专业群成立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在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管委会的推动下,建立了以江苏京东信息技术为核心,江苏博岳科技、途牛网、当当网、拍拍车网、慧科科技等企业开展政校企联盟办学,构建科学的政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该校积极探索“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专业+定制培养”、“系部+知名企业”等多种集团化合作办学模式,积极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六、信息化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该校智慧校园已基本建成,移动双千兆光纤接入,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有依能(教务)综合管理平台及泛雅网络课程平台、企业微信即时通讯办公平台、电子图书馆、校园云盘等,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管理平台包括资源管理系统、身份认证及安全控制系统等,实现对整个校园网的用户、设备、资源的统一管理;配置刀片服务器,多台高性能专用机架服务器及存储,为校园各应用服务提供支持。

  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集成了智能化的OA办公系统、教务教学管理、教学科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校产财务管理、招生就业管理等功能。

  建有10个数字化技能教室、5个虚拟仿真实训室、28个省技能学测水平考试考点、100个标准化考场、1个数字化校园电视台、1个数字化录播教室。

  建有新开普校园一卡通系统,为校园餐厅消费,宿舍用水,门卫人脸识别等安全检查管理提供智能服务支持。

  建有四百多个云桌面,配置23寸平面无边框显示器,其中包括将原有一百余台传统PC全部替换成深信服桌面云,给全体教职工带来更高效、更简便的教育教学体验。通过部署深信服桌面云,使用更流畅稳定,安全高效,节能、无噪音、小巧的桌面云终端设备替代传统PC,打造高效的智慧校园。桌面云采用虚拟化技术,管理员只需通过简洁图形化Web界面,对服务器及桌面进行统一管理。桌面云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使用寿命长,为该校管理节省大量终端运维工作及硬件更换成本。

  (二)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该校教室全部配备希沃触控一体机和鸿合智能一体机,接入校园网络,并实现统一管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随时调取网络空间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展示,为智慧课堂教学和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支撑。配备高清智能录播教室、演播及影视后期制作系统,实时录制教师教学过程,为打造精品课堂、高效采集与制作教学资源提供便捷。校园电视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在学校宣传、教育教学、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校主干专业(群)均建立了内容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主编国规、省规教材4门,参与编写12门国规、省规教材,开发了30门专业及德育校本教材,在线共享网络课程资源50门。

  实训基地配有数字化技能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实时摄录像系统及技能考试平台。该校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实训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智慧课堂、智慧实训工厂,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运行信息化、实训基地管理信息化、技能考核信息化以及生产运营信息化。实训教学资源丰富:凤凰创壹软件、电子商务网络创业实战平台软件、财会实训平台、数控加工虚拟工厂(宇龙)、景格汽车仿真教学软件等专业实训仿真教学系统等。该校目前拥有标配机房29个,装备了移动书写屏、多媒体一体机等,机房布置紧贴行业工作场景,专业文化氛围较浓,管理制度齐全。该校和京东集团合作建立京东校园馆,为该校电商专业提供智慧化电商专业实训场所,提供在线图书、智能客服、在线直播、商品拍摄等技能实训支持。

  (三)师生信息素养提升

  强化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持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进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实训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该校先后邀请依能、超星、希沃、鸿合等专家10余人次利用每周二的“睿智大讲堂”对全体老师进行培训,并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分专业、分学科组织信息化教学专题讲座、微课制作讲座、网络课程平台应用、教学资源库平台应用等培训与考核,师生整体信息化应用能力显著提升。

  七、社会贡献

  (一)人才培养      

  该校积极推行工作任务驱动、模块化课程实施、“1+X”认证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坚持以项目工作任务为统领,按照任务呈现、完成和评价的实施路径,稳步推进“教学做合一”试点,循序渐进地完成系列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课程为载体,构建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科学设计和编排专业课程基础、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大专业模块,稳步实施模块化教学,推进技能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2020年我校获批省职业鉴定资质25项,汽修专业获批“1+X”首批省试点校,为进一步推进一张毕业证+多张资质证书提供了基础。2020年市职业该校技能大赛共获奖70人次,54个奖项,1个直接入围省赛,其中一等奖17个(团体一等奖4个,个人一等奖13个),二等奖12个(团体二等奖1个,个人二等奖11个),三等奖25个(团体三等奖8个,个人三等奖17个)。2020年,我校本科上线34人,本专科上线率100%。

  扎实开展三创教育。依托现有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搭建三创教育平台,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技术能手,组建7个“三创”研发团队,开展创新研发、创业指导工作,营造了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依托市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基地——京东校园馆创业基地,举办校园电商节,组织学生线上销售农产品,锻炼电商技能。校企共建“三创”孵化基地,积极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工程,“楚城面塑”项目成功孵化,开展面塑培训班4个批次,授课学员200人次。三年来,师生参加省文明风采大赛获奖15人次,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大赛获奖13人次。

  (二)社会服务                         

  2020年,该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目标,不断规范内部管理,创新工作举措,拓展培训项目,培训质量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培训工作得到社会和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20年度,共培训各级各类技能人才达9690人次。2020年9月,“四阶一体”创业培训项目被认定为江苏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楚城面塑”技艺培训项目被评为2020年省级“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并入选“2020年长三角地区社区教育特色地方品牌项目”;11月,我校在江苏省暨宿迁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参演的互动体验节目:《食品雕刻》、《楚城面塑》、《学生社团艺术展-茶艺》、《烹饪艺术展示》四项均荣获一等奖;12月,该校被授予“省‘十三五’社区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1.做优SYB创业培训工作,服务“大众创业”。该校自2016年10月创建成省级创业培训示范基地以来,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加强师资培养及课程开发,创新培训模式,创编校本教材,创业培训成效显著。2020年4月以来,该校先后面向下岗职工、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群体开展SYB创业培训工作,共计培训1323人,合格1198人,培训合格率达90.6%。

  2.稳步推进退役士兵教育培训,服务双拥模范城建设。按照省民政厅下发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退役士兵学员实际情况,制定《2020年度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实施方案》,采取集中授课和指导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规范高效地组织开展2019级375名和2020级321名退役士兵常规教学管理工作,确保学员考核过关率和实习就业率均达100%。

  3.大力开展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在区人社局和各乡镇人社所的大力支持下,该校面向农村转移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低收入家庭子女等重点群体开展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电工和砌筑工等工种技能培训工作,共计培训1147人,培训合格1130人。

  4.认真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双提升”培训。该校精选校内外涉农专家组建农民“双提升”教学团队,结合教学需求和农民实际需求,开展送教学下乡活动,先后在10个乡镇中心小学设立教学点,让参训农民就近学习,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2020年度,共计完成603名新型职业农民“双提升”培训工作,及2018级和2019级农民成人中专学员的常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5.积极拓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认真研读省、市、区关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文件精神,积极与市、区人社部门联系沟通,制定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方案,深入各企业开展招生宣传。2020年先后与南钢集团、龙净环保、文旅集团签订新型学徒制培训协议,制定培训方案,共计培训学员217人。

  6.“楚城面塑” 技艺培训项目再结硕果。2019年7月,“楚城面塑” 技艺培训项目被认定为江苏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2020年9月再次被评为2020省级“社区教育品牌项目”,12月入选“2020年长三角地区社区教育特色地方品牌项目”。2020年度,培训部面向全区妇女劳动力、幼儿教师、各乡镇社会人员等群体,开展“楚城面塑”技艺培训,累计培训759人。

  7.开展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020年11月,江苏省暨宿迁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该校在开幕式参演的互动体验节目:《食品雕刻》、《楚城面塑》、《学生社团艺术展-茶艺》、《烹饪艺术展示》四项均荣获一等奖!近年,该校先后开展了社区教育大讲堂、在职员工“睿智大讲堂”、“好书推荐”、“数字化阅读”、农村农业技术专题讲座、下岗职工技能培训、老年人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以及开放该校体育场馆等丰富多彩的全民学习周活动。参加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人数达2500余人。

  (三)对口支援             

  积极开展对口支援项目。自2008年以来,该校与山西方山、山西吕梁、云南丘北等西部地区开展了对口支援合作办学,共招收西部学生600余人到学校就读。目前该校与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对口支援,在机制体制建设、信息化建设、师资队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创新及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办学。

  (四)国际合作情况         

  创新国际合作模式,扩大与中德诺浩合作成果,每届办班增至2个,拓展2个新专业;2020年11月“AHK职业资格考培中心”成功揭牌,探索机电类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与路德维希·艾哈德该校围绕财会专业开展深度合作;引进国际课程资源12门、资质认证2项,共招收培养8个班236名学生;建立专业交流、资源共享、文化互鉴机制,师生国际培训、交流10余人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精准服务外向型企业。

  (五)一带一路                   

  该校与150余家企业合作,与南京奥特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王品餐饮(中国)有限公司、恒力大酒店、京东集团、当当信息(江苏)有限公司、途牛旅游网、南京汽车集团等区内外50家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这些企业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

  八、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保障

  2020学年,区财政按照9350元/生的标准,将在校生生均教育经费8387.54万元拨付到位,其中生均公用经按1700元拨付,并将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和现代化示范校建设、现代化专业群、标准化考点专项经费共计710万元建设专款拨付到位,区政府追加教学目标管理奖145万元,国家免学费区配套500万元。同时,南校区西区扩建工程建设专款1800万元,也已经全额及时拨付到位。

     (二)政策措施

  宿豫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先行、职教富民”战略。“十三五”,期间,将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宿豫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引导资金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2017年,区财政设立200万元职教专项资金,用于师资培训、专业建设、高级能人才引进等;2017年7月,区政府出台《关于设立职业教育目标管理奖的实施意见(试行)》(宿豫政办发〔2017〕64号),区财政每年设立150万元职教专项奖,专门奖励该校在综合目标考评、对口高考、技能大赛、品牌创建、科研创新、社会培训等方面作出贡献的教学团队及个人;区委区政府出台特殊的招引政策,逐年增加教师编制数量,2020年寒假期间,该校成功招聘高水平、高技能师资30人;

   

  九、特色创新

  1.创新教学模式。该校瞄准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动态专业调整机制,优化育人策略,通过科学论证,反复实践,形成了项目任务驱动、模块化课程实施、课证岗直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2.实施特色德育。该校坚持德育为先,突出技能教学,强化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培育,促进学生多元发展。针对中职生思想现状,科学构建德育工作的三大体系,稳步实施“333”德育工程,通过任务分解,机制创新,从而实现了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和系统化,以确保德育工作的特色化、实效化。

  3.推进校企深度融合。该校积极创办二级专业(企业)学院,推行“系部+知名企业”办学模式。依托烹饪专业,与王品餐饮(中国)有限公司创办“王品餐饮学院”,依托机电专业,与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创办“可成数控学院”,科学构建“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有效实施“学生→学徒→员工”精准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4.探索国际化合作办学。该校积极开展与境外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该校与凤凰传媒出版集团、中欧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合作举办中德机电一体化班,组建中德(宿迁)AHK职业教育考培中心;与中德诺浩(北京)合作举办中德汽车班。

  十、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一是国际化合作办学机制要进一步优化,提升教师外语水平。

  二是课程建设标准要进一步完善,精品课程、共享网络课程以及教学资源库需进一步建设。

  三是校园文化要进一步建设,发挥其应有功能、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不足,未做到“环境育人,以文化人”。

  (二)改进措施

  1.国际化合作办学机制。该校将继续拓展国际合作办学,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办学模式,加强职教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外籍教师定期与不定期任课机制,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办学,培养一支既懂语言,又精技能的师资队伍,以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更好地为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

  2.教学资源建设。深入研究省教育厅颁发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标准,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及资源开发工作机制,科学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体现终身学习理念、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注重对行业企业的市场调研,及时更新课程标准及内容,融入产业发展方面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科学组建新型专业教研团队,制订科学的教学资源开发实施方案,在现有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定期召开研讨会,邀请相关行业企业高管、专家参与,稳步推进教学资源建设,真正实现资源不断优化、共享,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3.校园文化建设。该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校本研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传统经典的文化洗礼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进一步强化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积淀丰厚的制度文化底蕴;进一步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推动“一系一品”的系部专业文化建设,使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真正实现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内涵丰富、外延清晰的独具特色的系部专业文化。

   

  附件:

  典型案例1:名师引领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省名师工作室建设成效

      典型案例2: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京东”校园馆

      典型案例3:“333”工程融合发展——党建引领创新案例

      典型案例4: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提升国际化水平——中德合作办学

   

   

   

   

   

   

   

   

   

   

   

   

   

  典型案例1:

   

  名师引领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

  ——江苏省职业教育于韶山电子技术应用名师工作室建设成效典型案例

   

  一、工作室介绍:

  2013年6月成立校级于韶山工作室,2016年4月市教育局授予“宿迁市中等职业该校名师工作室”,2017年6月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培养对象,2018年12月市人社局授予“宿迁市于韶山技能大师工作室”,2019年10月宿迁技师学院(宿豫中专)确定为该校机电技术研发基地。2018年,工作室在省第四届技能状元大赛中获得“高技能人才摇篮奖”和 市技能状元大赛选拔赛中获得“高技能人才摇篮奖”;2020年省名师工作室建设考核中获得“优秀”。

  

   

   

   

   

   

  

   

   

   

   

   

  

   

   

   

   

   

   

   

   

   

   

  

   

   

   

   

   

   

   

   

   

  根据专业特点,工作室定位为“教师交流科研的平台、优秀技师成长的摇篮、名优集群辐射中心”。力求实现工作室成员技能水平提高,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科研项目研究出成果,网络学习空间有特色,在专业内发挥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形成名优群体效应。

  二、工作室成员构成

  1.工作室领衔人

  领衔人于韶山同志,中共党员,高级讲师,高级技师,本科学历,1998年6月毕业于江苏理工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任宿迁技师学院科研处主任;是省“333工程”第四期、第五期培养对象,省技工院校“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突出贡献技师,省职业教育“于韶山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省第四届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电工电子组成员,市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电工电子组副组长,市“专业带头人”、“骨干双师” 型教师、“骨干教师”,市技工院校“教学名师”,获省市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一等奖,省创新大赛指导指导学生获中职组一等奖和指导教师“伯乐奖”,以及省市“技术能手”、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2.工作室成员

  工作室现有成员17人,其中50以上岁1人,40~49岁4人,30~39岁11人,30岁以下1人;中共党员11人,占比64.7%;本科及以上学历17人,占比100%,其中硕士学位7人,占比41.2%;高级讲师10人,占比58.8%;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17人,占比100%,其中高级技师5人,占比29.4%;拥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突出贡献高级技师”2人,省职业教育领军校长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市“技术能手”10人,出国培训10人。成员知识、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合理,是一支肯吃苦,善钻研,具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技术精湛的高技能师资队伍。

   

  

   

   

   

   

   

   

   

   

   

   

  

   

   

   

   

   

   

   

   

  

   

   

   

   

   

   

   

   

  

   

   

   

   

   

  三、工作室运行管理:

  工作室是该校教师培养基地之一,是该校优秀教师间合作互动的平台,也是该校优秀教师的发源地和优秀青年教师集聚地及未来名师孵化地。该校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和运行,培养了一批理论水平高,教学业务精,创新能力强的专业骨干教师,带动了该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了专业引领作用,促进了职业教育事业向更好更快发展。

  1.搭建平台,促进成员交流学习

  工作室为成员搭建互助平台,以主持人为主要管理者,成员互相结对管理,加强交流学习,实现知识共享。一是要求每个成员每年至少读两本教育专著,写读书笔记。二是成员之间积极交流、相互指导、检查、评估。三是定期开展各类教学观摩、专题报告等研讨活动,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四是组织成员共同参与教学沙龙活动,针对当前突出话题或教学中的困惑展开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促进成员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五是成员每学年要向工作室汇报学习(包括专题讲座)不少于2次,向该校上展示课不少于1次。

  2.导师引领,促进成员专业成长

  工作室建立导师制,聘请市、区企业技术专家为工作室第一层导师,为每个成员建立个人成长档案,针对每个成员的特长,定期有计划地请导师前来对成员实施现场指导、专题指导以及远程指导,逐步提高成员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促进每个成员的专业成长。近年来,于韶山、张进成老师被确定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于韶山、张进成、韩超等老师被确定为市“千人计划”培养对象,于韶山被评为省市 “教学名师”,张进成、陆星、钟伟才、吴凯、张令令等老师获得省“技术能手”或“青年岗位能手”,苏雪松老师获得省突出贡献技术能手,张进成、韩超、徐猛等老师被授予宿豫区本土拔尖人才“优秀技师”。

  

   

   

   

   

   

  3.教学竞赛,提升成员教学水平

  积极组织本室成员深入教学一线参与课堂教学观察和评价活动,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指导与服务。如:于韶山老师在省信息化大赛中获二等奖;张进成老师在区两课评比中获示范课;2020年,杨仓军、陆星、陆艳雨三位老师在省市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4.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提升工作室内涵建设

  积极组织工作室成员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技能大赛和创新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提升工作室建设内涵。工作室在两项赛事中,国赛获奖7次,其中金牌2块;省赛中获奖16人次,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8个;市赛中获奖近30人次;同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0项。

  

   

   

   

   

   

   

   

  5.课题引领,提升成员科研能力

  工作室要求每一位成员都参与课题研究,在工作中深入扎实的进行尝试与探索。研究中既要重视理论研究,也要要重视应用研究,在应用前人理论成果的同时,有所发现、有所感悟,通过科研,提升认识,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成果,并积极向全区、市教师推广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传播新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工作室共主持、参与8个省、市、区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论文40余篇。如:于韶山主持省人才办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机电专业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研究》,获资助科研经费3万元,2019年10月顺利结题;省职教学会课题:《中职新型教学团队》,2020年12月结题。

  

   

   

   

   

   

  6.网络互动,提升工作室辐射效应

  工作室建有网站和QQ群,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室的日常工作,发布工作室活动通知,网站上建设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学习空间,提升了工作室的辐射效应。

  

   

   

   

   

    

   

  四、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学院制定《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室管理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马文振同志担任组长,组织人事处、教务处、诊改办、监察室等主要处室领导和领衔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工作室建设、运营管理和考核工作。

  2.条件保障

  (1)场地保障。领衔人所在的宿迁技师学院单独开辟了一个面积约为500m2的工作室场所,设置有电子技术研发室、制图技术研发室、电气控制技术研发室、机电控制技术研发室、创新研发室、数字技能教室和研讨室等6个功能室,各室添置有办公桌椅、电脑、文件柜、打印机等办公用品,并购置了元器件柜、常用电气配件、仪器仪表、工具、操作台和实验设备。

   

   

  

   

   

   

   

   

   

   

   

   

   

  

   

   

   

   

   

   

   

   

   

   

  (2)人员保障。学院提供电子、机电专业的优秀或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工作室进行选聘,加强工作室的师资力量;同时聘请省、市专家、名师,对工作室的建设给与指导。

  (3)培训保障。以条件允许为前提,在院领导的领导下,优先派送工作室成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派送工作室成员到企业进行锻炼,提供场所给工作室成员研讨和经验介绍。目前,于韶山、孙逾东、杨仓军、张令令、张进成、苏雪松等10位同志参加了出国培训。

  

   

   

   

   

  (4)经费保障。工作室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对工作室使用经费进行一般性的经费预算和决算,由该校根据财务制度有关规定进行监督管理。近年来,该校每年投入工作室的大赛训练、创新研发、课题研究和办公耗材等近20万元。

  3.制度保障

  为确保工作室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建有工作室工作、考核制度。

  (1)定期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

  (2)公开课制度:工作室成员每学年至少开一节公开课,相互学习交流、及时总结,力争做好示范辐射功能。

  (3)定期定人下企业制度:每2年工作室成员必须下企业锻炼2个月,学习现代企业的新工艺、新方法,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

  (4)及时总结制度:每学年工作室成员要撰写至少一篇论文,争取发表或获奖。

  (5)听课制度:每学期工作室成员间相互听课不少于15节(领衔人听课不少于20节),相互学习交流,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原因。

  (6)创新研发:每位学员要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和创新研发,力争在省、市大赛中取得成绩,并获取得专利。

  4.监控保障

  每学年期初,管理领导小组公布学年度名师工作室建设与发展考核管理办法,组建由一线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名师师工作室工作业绩考核小组,细化考核内容,确定考核办法,确保考核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规范。把以“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服务教师发展作为该校重点工作之一,加强对工作室的支持和管理,以期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近三年,于韶山名师工作室被评为“优秀”。

  五、效能发挥:

  1.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稳步推进新型学徒制

  2017年工作室协助机电专业群调整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了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面向企业技术岗位需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合理设置相关专业课程,调整专业定位,不断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先后与长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秀强玻璃有限公司、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施 “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工作室十分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构建机电专业“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一是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开展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查,邀请行业专家对企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专业共性岗位和主要岗位,并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和教学内容。二是将共性岗位课程构建成专业平台课程,实现平台课程底层共享;将专业主要工作岗位课程构建成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实现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中层分立;将专业岗位能力提升课程构建成专业拓展课程,供学生选择,实现专业拓展课程高层互选。三是构建了“平台+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岗位技能要求与专业教学要求的对接。

  工作室成员开发了《电气及工程制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模块化教材,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建有与之配套的课程教学网络空间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投入使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模拟电子技术》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3.社会服务

  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技术服务、技能鉴定、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一是每年为企业职工、下岗与转岗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年培训人员达200余人次。二是承担电子设备装接工、维修电工等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年鉴定达400余人次。三是通过校企联合开发新产品和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工作等形式,广泛开展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与企业共同研究解决产品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成为中小企业电子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如:工作室与江苏雪枫科技环保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开发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沼气发电控制系统和LJCL—1型电气控制柜。四是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做好指导工作,承担宿迁市技能大赛电子装配与调试项目、单片机装置安装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等项目赛事工作,年参赛师生达60余人。五是开展便民维修活动,实现技能教学的校外拓展。

  

   

   

   

   

  六、领导关怀:

   

   

  

   

   

   

   

   

   

   

   

   

   

   

   

   

  

   

   

   

   

   

   

   

   

   

   

  

   

   

   

   

   

   

   

   

   

   

   

  

   

   

   

   

   

   

   

   

   

   

   

   

   

  典型案例2: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宿豫中等专业该校“京东”校园馆典型案例

     为全面贯彻落实宿迁市关于印发《宿迁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深入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精神,满足地方大中型企业的用工需求,谋求学院跨越发展,服务宿迁经济,重点对接宿迁市的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通过与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京东校园馆,践行“以业控人,以产定教,以教兴产”的教育理念,打造创新教育平台,使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使该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切实做到促进就业、提升社会效率、反哺实体经济。

  一、建设目标

  1.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

  借助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让现代人才能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符合。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形成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引入行业岗位标准,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产训融合”教育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引入行业企业岗位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完善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开发、丰富教学资源。

  (1)课程开发与建设

  通过校企共同建设,建成3到5门优质核心课程,开发2到3门前沿课程。吸纳行业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并进行质量监控与评价。

  (2)健全技能竞赛与职业资格证书机制

  健全和改革学生考核机制,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考取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将此与学生的在校考核挂钩。

  3.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加强师资建设

  (1)依托新型学徒制试点,建立培养教师新机制

  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交流,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2)校企深入合作,提升教师素质

  聘任在行业内具备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1人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增加企业兼职教师的数量,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每年选派1-2名专任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4.深化专业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与京东集团共同建设校内大型实习实训基地。基于京东人才培养规律和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建立金字塔式人才孵化中心。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与京东集团合作,加强与企业沟通,制订和完善合作企业遴选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定期对合作企业进行评价,及时补充、淘汰。每年增设1-2个合作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满足校外实习的要求。

  5.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依托基地,开展面向学生和社会的电子商务行业的相关职业培训、考试培训,侧重为区域内电子商务创业园商户提供技术培训、营销策划、管理咨询等服务。

  6.以电子商务为核心专业群辐射带动其他专业发展

  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辐射带动计算机等专业构建形成专业群,资源共享,协调发展。打破既往以专业划线的鸿沟,要求专业群内各专业通力合作,共同开发与建设,实现教师队伍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实现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单位的教师队伍建设的模式。各专业合力提供社会服务,在共享共建的原则下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以及其他活动的彼此协助,实现电子商务专业与其它专业发展的共赢。

  二、建设举措

  1.校企共建基地。本着“校企共建,合作共赢”的原则,与京东集团签署战略协议,实现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建设集“线上运营中心+大数据运营中心+电商视觉中心+电商客户服务实训中心”为一体的实训基地。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行业企业(京东)专家、该校电子商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按照“就业导向、服务区域、能力本位、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作”的建设思想,结合京东集团行业经验、地区产业、区域经济特点联合编写《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改革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打破原来“重理论,轻实践”的学科知识体系课程,适应行业变化,贴近实际应用,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突出核心能力培养,重新开发适应中职电子商务教学目标要求的核心课程。遵循职业能力发展,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原则重新构建互为依托、前后衔接的课程体系。

  4.引入电商运营项目。引入京东电子商务项目实践,提供真实店铺运营项目和技术支持,产品由学生和公司共同采集上传,辅导学生完成日常店铺运营工作,辅导学生随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制定运营制度,按营运情况诸多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完成日常运营有基础工资,店铺运营评比有绩效奖励。

  5.校企共建双师队伍。通过内培外引,按照“加强校企合作、引聘技术专家、培养教师骨干”的原则,通过内部培养、生产实践、同行交流、企业引进等方式,构建实训基地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加强实训指导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严格骨干教师考核评价,建立实训教学监控体系,培育一支专兼结合的校企一体化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团队。

  三、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中心管理

  基地实行电子商务系与京东业态运营负责人双负责制,把该校教育教学、生活服务与京东全生态融合,实现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高度融合,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创新创业以及服务地方产业经济提供有效支撑与保障。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生产性实训教学大纲,联系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实践教学改革,做到:一是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做到边做边学;二是采用动态教学法,实行每天跟踪调查,根据实践情况组织集中理论教学;三是教学过程始终贯彻服务意识与职业意识。

  京东校园馆:京东业态综合体、客服实训中心、大数据运营中心、摄影中心等。

  

   

   

   

   

   

   

   

   

   

   

   

   

  

   

   

   

   

   

   

   

   

  

   

   

   

   

   

   

   

   

  四、取得成效

  为了更好的丰富和完善宿迁技师学院京东电商班校企合作学习成果,以电商技能竞技来促进个人提升。2020年7月3日下午,在京东校园馆举办了以“京东实训总结报告大会”为主题的电商教学成果汇报活动。

  宿迁技师学院副院长马文振、孙逾东校长、教务处孙玉林主任、诊改办马文峰主任、电子商务系贺广梅主任、京东电商基地负责人吕营和电商系部分教师参加了本次成果汇报活动。

   

   

   

   

   

   

  

   

   

   

   

   

   

   

  

   

   

   

   

   

   

  电商班同学展示了摄影技能,他们从一开始不了解相机的使用,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学习熟悉了相机的各项参数、设置并能独立完成拍摄,每个同学都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摄影大师。

   

   

   

   

   

  

   

   

   

   

   

   

   

   

  电商班同学进行了运营成果展示和总结。有4位同学分别从摄影、设计、运营和客户服务四个方面进行展示总结。

   

  

   

   

   

   

   

   

   

   

   

   

   

  

   

   

   

   

   

   

   

   

   

   

  

   

   

   

   

   

   

   

   

   

   

   

   

  电商文化节的举办,展示了电商专业学生的风采,营造了校园电商氛围,促进了校企合作发展,也为地方孕育了新一代电商人才。

   

  

   

   

   

   

   

   

   

   

  2020年5月,“京东”校园馆被省人社厅评为技工院校重点项目——“校企联合实训基地”。

   

   

   

   

   

   

   

   

   

  典型案例3:

   

  “333”工程融合发展

  ——宿豫中等专业该校党建引领创新案例

  一、基本情况

  2020年,宿迁技师学院坚持把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党建引领,实施三抓、三助、三促推进党务业务融合发展的“333”工程,围绕“党建带头人与学科带头人融合”“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党建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融合”三个方面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意识,切实将基层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融合起来,有效解决了党务业务两张皮问题现象,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方案

  2020年1月,学院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召集班子成员、支部书记、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对“333”工程项目进行研讨,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召开动员部署会,建立党建带头人、学科带头人融合培养人才库,制定校园文化、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二)具体实施

  (1)实施“三大课堂”建设。通过每周时政课堂融入专业课堂、德育课堂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团课堂融入党建团建知识等三大课堂建设,推动党建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发展。

  (2)实施“三大阵地”建设。通过支部党员活动阵地与专业文化融合建设、宣传舆论阵地与校园特色文化融合建设和教科研阵地与思政文化融合建设等,促进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

  (3)开展党务、业务培训。通过党委、支部轮训方式,不断提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党性修养;对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标准,对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培训,促其尽快成为校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4)开展“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党史”、“党员教师公开课”等活动,促进学院党务、业务融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5)持续推进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及党建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

  

   

   

   

   

   

   

   

   

  三、取得成效

  (一)加强党建带头人与学科带头人融合

  

  抓党建带头人建设,通过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与学科带头人融合培育、优秀党员与骨干教师双向培养,推动学院党建队伍与教育教学骨干队伍相互融合,促进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大跨步。2020年内,学院对66名优秀党员教师进行双向培养,专项开展党建培训10余次,组织15次专业教学锻炼活动,其中培养党员省市级名师、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14人(其中,教务处党支部书记于韶山同志被评定为市第六批职教电子电工专业带头人;机电工程系党支部书记杨仓军同志荣获江苏省课堂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加快推动学院党建队伍与教育教学队伍相互融合的进程,培养更多党建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

   

  (二)加强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

  抓党建文化建设,助力校园文化内涵提升,促进校园育人环境大提升。全面推进党员活动阵地、宣传舆论阵地和教科研阵地等三大阵地建设,科学系统设置11个党支部活动阵地、七大宣传舆论板块和五大专业群30余个实训室文化建设,依托阵地常态宣传党建和校园文化,推动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

  (三)加强党建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融合

  抓党建思政课堂建设,助力教育教学活动质量提升,促进学院育人成效大提速。实施思政课堂、德育课堂和社团课堂等三大课堂建设,把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红色文化基因教育融入课堂、融入活动,推动党建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共研发党建德育课程4门,打造红色文化社团8个。

   

   

   

   

   

   

   

  四、存在问题和下步思路

  一是富有职教特色的党建品牌未有效彰显;二是支部活动创造性开展不够;三是党建与教学深度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坚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聚焦基层党支部建设,以“党建+”为统领,深化“标准+示范”工程,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学院发展工作的各个方面;聚焦党员队伍建设,把好党员发展关、教育关和考评关,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焦组织活动开展,结合学院实际创新开展主题党日和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实际相互渗透融合。

   

   

   

   

   

   

   

   

   

   

   

   

   

   

   

   

   

   

  典型案例4:

   

  加强国际合作办学  提升国际化水平

  ——宿豫中等专业该校中德国际化合作办学典型案例

   

  为了接轨国际职业教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宿豫中等专业该校引进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资源,通过国际合作的国际化建设、职场化建设、协同化建设、本土化建设等“四化”建设,高起点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推行职场化教学过程,建立校企、校校协同合作关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汽修技能型人才,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一、主要目标

  通过国际合作的“四化”建设,应用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资源,高起点建设专业,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接轨国际职业教育,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推行职场化教学过程,建立校企校校协同合作关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知国际汽车维修基本规则和惯例的中级技术技能型汽车维修人才,为中职该校国际合作办学提供经验借鉴。

  二、实施过程

  该校与德国职校合作,学习地点在中国,全日制教学,学制为三年,学生按要求完成学业,可获得中职毕业证和国家职业资格证。截止2021年01月,该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已有“中德汽车国际班”和“中德机电班”两类班型,在校生150人。通过实施“四化”——国际化、职场化、协同化、本土化的专业建设思路,积极推进新时期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四化”建设具体情况

  (一)国际化建设。国际化建设包括教学资源国际化和师资队伍国际化两大方面。1.教学资源国际化。根据德国职业该校培训课程体系优化该校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充实该校课程库,教学资源充实该校教学资源库,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内容与世界接轨。引入德国先进教学法,以企业实习考核框架为主要考核方式强化技能培养,以欧洲质量框架培训标准作为质量监控标准确保专业建设质量,实现国内教学资源与国际资源的对接,从而来提升整体教学成效。2.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一支国际化师资队伍,由本土师资、德国合作该校师资和凤凰传媒集团专家团队共同组成。组织外国专家和合作该校师资,通过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专业技术以及一些先进教学设备使用等一系列“陪伴式”培训和实践,重点打造本土师资队伍建设,双轨发展,国际化发展,使该校师资既具备国内教学资质,也具备德国职业该校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专业技术;教师不仅要具备本科学历以上,具有技师以上行业资格证书,有下企业锻炼经历,也要具备一定社会服务能力。高标准的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职场化建设。

  1.职场化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由凤凰传媒集团牵头,与德国公司开展专业技术合作项目,引进德资企业参与专业建设,通过设备赞助和提供技术培训,共建就业专项实训场地,打造校内职场化教学和实训场所。

  2.建立“1+n”校企合作机制。通过企业访谈、校企回访拜访、企业赞助和相互技术服务四项长效活动,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打造校外职场化教学和实训场所,实行常态化、规律化的工学交替,为师生提供短期和长期的校外职场实训实习。

  3.职场化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实施教学过程职场化、实训过程职场化、考评过程职场化。以欧洲质量框架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把所有课程按照知识、技能和行为举止进行规划,形成252个跨学科“学习单元”综合项目,把课程项目化,应用“学习单元”教学法,构建4级水平的评价模式和“校企培养、三证并举”的双导师育人机制,使教学过程、实训过程和考评过程职场化。

  4.职场化教师队伍。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聘请企业能手为兼职教师和企业技师培训等办法,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资源共享,形成 “兼专”结合、职场化的教师团队。

  5.职场化实战。汽修系承接业务,校内承接企业员工技能大赛、校企合作座谈会、企业培训,汽车维修、汽车美容等相关业务,开展各类“订单”实训,提供各种职场化的实战训练,让学生在真实职场中提升专业能力,服务地方经济。

  (三)协同化建设。

  协同化建设包括校校协同和校企协同两个方面。一是校校协同化建设。该校与德国职校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互帮互助,在德国公司和职校帮助下也获得了德国其他职业技术该校的支持,各校项目负责人对接沟通,协同合作,教学资源实现同步化,协同育人。二是校企协同化建设。与德资企业深度合作,企业培训师、技术人员与该校专业教师开展多层次的交流活动,技术攻坚,同时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开拓学生学业提升之路,构建跨文化交际氛围等,促使校企协同化发展。协同化发展主要活动如下:

  1.2016年9月27日,凤凰传媒职教中心部张俊总经理等一行到宿豫中等专业该校就中德合作项目进行调研。

     

   

   

   

   

   

   

  2.2016年11月22日,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院校合作中心项目经理孙绪鹏等一行到宿豫中等专业该校汽车实训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并就汽车人才培养合作办学项目与该校进行洽谈。

    

   

   

   

   

   

   

  3.2017年5月26日,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张贺、韩雪娇、王西东、李其家等一行到该校开展学术支持和招生培训交流。

    

   

   

   

   

   

   

  4.2018年5月3日,江苏凤凰职教气动机械臂师资培训开班仪式在该校隆重举行。

    

   

   

   

   

  5.2018年11月14日,我校机电系组织学生赴常州埃马克(中国)机械有限公司参观学习。

    

   

   

   

   

   

   

  6.2019年5月23日,宿豫区政府副区长、宿迁技师学院院长刘培禄,学院党委委员、宿豫中专校马文振校长以及学院教务处、机电系、汽修系等一行在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孟庆如主任率领下前往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培训中心参观学习。

    

  

   

   

   

   

   

   

  7.2019年6月10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双元制培训学院院长刘红月、办公室主任李之繁等一行到我校中德AHK实训中心考察指导。

    

   

   

   

   

  8.2019年9月17日,我校机电工程系邀请苏州健雄中德培训学院刘红月院长等专家来校对2016级中德班AHK毕业考试1考试进行教学诊断分析。

             

   

   

   

   

   

  9.2019年10月16日,德国诺伊维德市考察团在市长米歇尔•芒先生的带领下,来到我校参观考察。

    

  

   

   

   

   

   

  10.2019年10月26-27日,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16中德班学生在泰州机电高职校顺利完成德国工商大会(简称AHK)工业机电一体化工毕业考试1相关考试工作。

    

   

   

   

   

   

   

  11.2020年6月10日,凤凰职教中德AHK项目团队联合德国职业教育专家走进该校课堂,面向中德AHK学生举办“凤凰中德产业学院大讲堂”活动。

    

   

   

   

   

   

   

  12.2020年11月23日,江苏省科技厅领导、AHK上海办事处领导、苏州德企代表、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区政府领导、市区教育局领导、地方企业代表、该校领导和该校各系部领导及机电系中德师生等在该校艺术楼报告厅,共同参与宿迁技师学院(宿豫中专)中德(宿迁)AHK职业教育考培中心揭牌。

  宿豫区副区长刘培禄同志致辞

  

   

   

   

   

   

   

   

   

   

   

  马文振校长代表该校签约

   

  

   

   

   

   

   

   

   

  省科技厅领导和市教育局领导为中心揭牌

  

   

   

   

   

   

   

   

   

   

   

  领导合影留念

  

   

   

   

   

   

   

   

   

   

   

  (四)本土化建设。国际化的建设离不开本土落地,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结合是中外合作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通过教学资源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等为该校提供直接了解国际职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机会,加快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改革与创新,推动品牌专业建设。品牌专业首先要具有国际先进性,国际化要具有鲜明特色,而人才培养要立足于服务本土经济,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在保持国际化特色同时,还必须根据区域经济特性进行专业本土化建设,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地。

  宿豫中等专业该校通过国际合作的“四化”建设,应用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资源,高起点建设专业,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接轨国际职业教育,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推行职场化教学过程,建立校企校校协同合作关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人才,为中职该校国际合作办学提供经验借鉴。

   

  宿迁市宿豫区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20)

   

  一、基本情况

  (一)该校概况

  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该校系宿豫区人民政府举办的公办市属中等职业该校,也是宿豫区唯一的一所职业该校,始建于1958年,风雨60余载,历经卓圩农业中学、顺河中学、卓圩农业高中、卓圩职业中学、卓圩高级职业中学、宿豫县职教中心,2004年经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苏省宿豫区中等专业该校。该校坐落于宿迁市中心城区“一体两翼”的东翼——宿豫区(黄山路17号),占地面积425亩,建筑面积17.5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7亿多元。

  该校以“德能兼备、知行合一”为校训,秉承“技行天下、匠心筑梦”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修德崇礼、利世和谐”的校风,“敬业、乐业、勤业”的教风,“明志、笃学、尚行”的学风,彰显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大力实施“333”德育工程,推行项目任务驱动、模块化课程实施、课证岗直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和校企深度融合为基础政校行企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两融合、四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真正达成“塑一等人品、学一流技术、创一生事业”的育人目标,逐步把该校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优势突出,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职前与职后教育并举,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重,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集中高职、中高技、专本科人才培养于一体,全市领先、全省领航、全国一流的现代化职业院校。

  该校坚持“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施教和民主管理”的管理理念,严格按照规定程序,依法制订、修订、核准和发布具有本校特色的《该校章程》。并依据《该校章程》,健全了校务委员会制度、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完善了各种办事程序、内部机构组织规则、议事规则等,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精心编制了《该校制度汇编》,形成了由校长全面负责、党组织保障监督、教职工民主参与的校系两级管理体系,激发该校管理活力和教职工主人翁精神。

  该校先后创成省四星级职业该校、首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该校、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该校,并多次荣获“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8该校创成江苏省四星级职业该校,2009年创成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该校,2013年创成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该校,2015年创成高水平现代化职业该校,2017年6月该校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第二批职业该校智慧校园立项建设单位,2018年5月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该校,2019年9月被国家人社部、教育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20年1月该校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领航计划”建设单位。

  (二)学生情况     

  该校现有在校生6990人,其中全日制中职在校生6336人,高职(高级工)在校生654人,学生巩固率达到98%以上。2020学年招生2616人,其中中职全日制招生2129人 ,非全日制中职农民工招生201人,高职(高级工)招生286人。2020年毕业生3443人,其中全日制中职毕业生人数是1837人。

  (三)师资队伍                 

  该校现有教职工481人,其中,在编在岗教职工443人,外聘教师38人,师生比为1:17.5。在编在岗教师中专任教师420人,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学位67人,占比16%,高级职称218人,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1.9%;该校现有专业课教师269人,其中“双师型”教师214人,占专业课老师比例79.5%。该校现有全国德育工作先进个人1人,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领军校长1人,省技工院校名师2人,省技工院校学科带头人6人,省职教中心组成员6人,省技术能手7人,省青年岗位能手3人,省五一创新能手3人,省名师工作室1个,省乡土人才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市职教名师3人,市学科带头人3人,市骨干双师15人,市“双千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3人,市“双千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8人。

  (四)设施设备                      

  该校整体布局合理,功能区划分科学,教学区、实训区、运动区及生活区四区分明,既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是一所特色鲜明、风格新颖的园林式中等职业该校。该校拥有多功能塑胶运动场一个(400米标准跑道),体育馆一个,篮球场12个,羽毛球场16个,网球场4个,排球场5个,乒乓球台42个,各类运动器材能满足学生体育课及文体社团的需求。列入市、区重点工程的西校区扩建项目,总投资5亿元,一期工程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建筑面积1.52万平方米,总投入5000万元,2020年9月已建成投用;二期工程大学生活动中心建设,计划总投资9000万元,建筑面积2.64万平方米,2020年8月开工建设,将于2021年8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该校建有汽车、机械、机电、财会、烹饪、服装、旅管、电子商务等10个现代化校内实训基地,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其中,省级高技能人才专项公共实训基地1个、省级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3个、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3个、省职业体验中心1个。       

  生均教学设备值

  校内实验实训设备总值

  在校生数

  1.142万元

  7237.4465万元

  6336

  生均实训工位数

  校内实训总工位数

  在校生数

  0.61

  3856

  6336

  生均纸质图书数

  纸质藏书量

  在校生数

  14.1

  89589

  6336

  生均电子图书数

  电子图书数

  在校生数

  28.7

  181735

  6336

  二、学校党建                     

  (一)抓实基层党建工作

  一是推进理论武装系统化。认真落实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组织专题学习22次,集中观看党史、党风廉政教育宣传片20余部;依托网络学堂、指尖学堂和冬训学堂三个课堂组织全员学习,党员干部参加网考完成率100%,学习强国覆盖率100% ,每日参学率95%;坚持学习新思想与谋划学院发展相结合,全年开展职教发展调研6次,省市级规划立项课题14个。

  二是推进组织建设标准化。深入实施党支部和党员“双提质”工程,全面开展党支部和党员积分管理、评星定级,细化“两条线三清单”考核内容,加强过程动态管控,提高基层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水平;按照“标准+示范”要求,全面加强支部建设,选树典型示范党支部3个、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共产党员各11名,组织示范推广活动6次;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培养提拔中层教干32名,建立起一支30人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后备干部队伍。

  三是推动组织活动常态化。以“三培养”工程为抓手,积极开展“结对共建互促”活动,加强党支部书记培养,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传、帮、带”作用;突出目标明确化、内容具体化、流程规范化的“三化”培训,加强支委业务培训,提升支委能力与素质;组建“一支部一队伍”的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22次,23人疫情期间主动担任社区楼栋长,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四是推进组织生活规范化。该校领导班子严格按照导则参加党支部和党小组活动,过好双重组织生活;积极带领全体党员教师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谈心谈话等制度,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400余人次,组织“晒实绩、亮承诺、话发展”等主题活动8次,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力。

  四是深入推进党建引领融合发展“333”工程。抓带头人融合培养。实施支部党建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培育工程,对66名优秀党员教师进行双向培养,专项开展党建培训10余次,组织15次专业教学锻炼活动,其中培养党员省市级名师、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14人,加快推动学院党建队伍与教育教学队伍相互融合的进程,培养更多党建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抓文化融合建设。全面推进党员活动阵地、宣传舆论阵地和教科研阵地等三大阵地建设,科学系统设置11个党支部活动阵地、七大宣传舆论板块和五大专业群30余个实训室文化建设,依托阵地常态宣传党建和校园文化,推动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抓活动融合开展。实施思政课堂、德育课堂和社团课堂等三大课堂建设,把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红色文化基因教育融入课堂、融入活动 ,推动党建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共研发党建德育课程4门,打造红色文化社团8个。

  (二)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

  一是构建意识形态工作“三大机制”。构建了意识形态工作统筹推进、动态预警、有效运转“三大机制”,形成了由党委书记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学校各党支部书记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意识形态工作格局,明确了意识形态工作八大类24个子项目的三级责任清单,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

  二是筑牢意识形态工作“三大阵地”。健全思政课堂阵地,强化思政教师考核评价,加强学生思政教育,确保三尺讲台传播正能量;把控宣传舆论阵地,管好、用好该校网站、论坛、QQ群和微信微博,引导师生文明健康上网,全年发布问题预警通报33个;筑牢校园文化阵地,加强83个学生社团管控,特别是政治理论性社团的审批监管,优化校园人文环境。

  三是打造意识形态工作“三支铁军”。 发挥思政教师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排头兵”作用,健全思政教师管理体系,配足配齐思政教师队伍,塑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的思政教师队伍;发挥德育教干在意识形态工作中“主力军”作用,强化院系两级管理,构建系部德育教干、班主任、团学干三级联动网格化德育管理体系,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落到实处;发挥宣传队伍在意识形态工作中“领头雁”作用,加强学院宣传工作队伍建设,强化业务培训指导,加大核心价值观宣传,全年开展思政教师及德育主任培训210人次。

  (三)推动德育思政工作

  一是德育思政。会同相关处室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新形式,深入推进德育课程教学,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作为核心内容,整体、科学、有序地融合进文化和专业课程建设,凝聚思想共识,同向同行协同育人,围绕“思政”,全年共组织3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开展优质班会课评比2次,班主任基本功大赛2次。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完成该校-系部-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选聘10名二级心理辅导助理员,开播校园心理健康广播节目《心灵有约》21期、开办《心语苑》2期,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16次、团体辅导26次、个体辅导76人次,开展“爱的抱抱”、“车轮滚滚向前开”等心理团建活动8次,承办宿迁市中小学性别平等教育进课堂试点观摩学习会。

  三、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1.学生思想政治状况。2020年度该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引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紧紧围绕该校中心工作和“333”育人工程长效建设稳步开展学生管理工作,着重构思创新管理机制,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文化建设,构建一种文化引领与制度约束相结合的新型管理模式,让管理手段、方法不枯燥生硬,让管理制度、方案真正体现出科学、规范、易识记、易操作性,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彰显德育特色,扎实开展德育实践、创新创业等教育活动,推进“6S”管理和社团建设,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德技并修,突出职业素养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彰显德育特色,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一直保持较好水平,形成工匠文化育人特色鲜明校园文化新生态,学生家长、企业和社会满意度较高。

  2.文化课合格率:

  文化课合格率

  合格人数

  考试总人数

  年级

  91.1%

  1495

  1641

  18

  92.5%

  2373

  2566

  19

  95%

  2023

  2129

  20

   

  3.专业技能合格率:

  专业技能合格率

  合格人数

  考试总人数

  年级

  96%

  1576

  1641

  18

  96.5%

  2476

  2566

  19

  97%

  2066

  2129

  20

  4.体质测评合格率:2020年度,该校严格遵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对6336名学生(其中男生3796名,女生2540名)的测试项目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全面抽查测试,测试项目有男女生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跑、坐位体前驱、立定跳远、男生引体向上、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男生1000米跑、女生800米跑等,总合格人数6082人,平均分为79.23分,合格率约为96﹪,基本达到良好标准。

  5.学生毕业率:

  毕业率

  毕业人数

  学生总数

  年级

  99.8%

  1834

  1837

  17

  (二)在校体验:          

  1.理论学习满意度:

  理论知识满意度

  满意学生数

  在校生数

  95.6%

  6056

  6336

  2.专业学习满意度:

  专业学习满意度

  满意学生数

  在校生数

  95.8%

  6071

  6336

  3.实习实训满意度:

  实习实训满意度

  满意学生数

  在校生数

  96.2%

  6097

  6336

  4.社团活动满意度:经过调研、论证,对该校现有师生社团重新整合,以篮球、足球、健美操等12个特色社团为龙头,共组建完成校系二级66个专业、文体艺社团,每周利用周三、周四第七节课固定开展社团活动,该校每周定期检查,成效显著。如校园播音社团学生参加的“第二届江苏省大学生艾滋病防治同伴教育主持人大赛”中获得苏北赛区二等奖,江苏省第四届微团课大赛学生组获得特等奖,在全省文明风采大赛中有7人获得“优秀奖”,获省“最美中职生”1人。

  5.生活满意度:开展“十八岁成人仪式暨拥抱青春”徒步活动、《职校生三字经》诵读比赛、教师节《感念师恩 为您“亮灯”》活动、“勿忘国耻 圆梦中华”、宪法日宣誓等8项大型活动,参与学生感受到了青春的张扬和年轻的力量及未来肩上的责任和担当。推行“6S”管理,举办“6S”管理成果展示活动1次,教干、教师代表和学生班干部及学生代表观摩活动,通过“样板”带动,系部育人氛围营造,促进整体提高,形成管理品牌。

  6.校园安全满意度:积极开展各类安全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在做好常规工作的同时完善各种安全应急预案、校外人员、车辆进入校园登记制度、路段护送学生制度、大值班组及门卫夜间安全巡查制度、住校生就寝情况登记制度等。每周巡查视频监控四次,每周检查门卫巡更情况一次。全年共举行各种安全演练12次,开展安全讲座8次、安全工作及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专题会议12次,安全主题班会6次,安全隐患排查70余次,家校联系班均每月2次,从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入手,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立校系两级文明督查队,每天全时段对仪容仪表不规范和违纪的学生进行检查,对违纪学生下发约谈通知书进行谈话,违纪现象改观很大,全年共查处违纪学生65人次,无违法记录。2020年,该校在宿豫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获得“六稳六保”专项奖。

  7.毕业生对该校满意度:该校始终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努力拓展就业渠道,保证毕业生的良性输出。同时,加强“三创”教育,打造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开发扶持创业项目,努力实现“扶上马,送一程”的可持续育人模式,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和水平。学生及家长对该校满意度一直保持在95%以上。

  (三)资助情况               

  2020学年度,该校全日制享受国家免学费学生数为6336人,按每人2200元的标准,共享受国家免学费资金1393.92万元;非全日制涉农专业享受国家免学费学生数为688人,按每人1200元的标准,共享受国家免学费资金82.56万元。

  该校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家庭贫困学生共367人,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共享受国家助学金73.4万元;一二年级建档立卡户学生共646人,按每人3000元的标准,共享受国家助学金193.8万元。

  通过省市、区、扶贫协会牵线搭桥,找到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滴水•筑梦”扶贫助学活动,资助该校100名学生,每人资助3000元,共资助30万元。

  另外,该校申报国家中职奖学金15人,每人奖励6000元,共享受国家奖学金9万元。

  (四)就业质量

  该校非常重视毕业生的实习就业工作,每年举办数十场校园专场招聘会,邀请百余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毕业生,保障了学生毕业后人人有岗位,人人能就业。202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9%以上,对口就业率90%以上,高位就业率85%以上,家长满意度达98%,本地就业率69%以上。毕业生就业后月收入均在4000—6000元之间。该校2017级毕业生共有1436人,其中升入高等职业院校继续就读本、专科的学生有830人,升入宿迁技师学院高级工班的学生有268人,升学的学生合计109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76.5%。

  (五)职业发展                   

  该校非常重视毕业生的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创新创业教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课程,举办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定期邀请企业老总和人事部经理到校给毕业生做创新创业教育讲座。大多数毕业生综合素养高,岗位适应能力强,能够胜任企业安排的工作,毕业生一年后就业稳定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受到合作企业的一致好评,有的毕业生已成长为企业的中高层领导和技术骨干,年收入在12-30万元。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典型,龚士德,该校2003届烹饪专业毕业生,现担任上海柚子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行政主厨,年薪30多万元;何伟,05届计算机专业毕业生,自己创办了何记伟业(江苏)有限公司,目前公司市值已达2000多万元。学生毕业后,98%以上的学生选择先到企业就业,工作实践5—8年后,有1—2%的毕业生会选择开始创业。整体来看,该校毕业生创新创业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质量保证

  (一)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十三五”期间,该校投入资金1200余万元,添置与现代企业生产同步的先进设施设备,与企业共建“产学研”一体化实训基地,建成满足省技能大赛需要的实训场地3个、高仿真实训基地7个,省学测技能考点9个,进一步提高该校现代化办学能力和水平。

  积极探索基于大数据模式下的该校云管理新模式,运用市场化方式筹措资金1000多万元,加强智慧校园基础建设,建成万兆带宽网络,完成校园网络全覆盖和数据中心云化部署。购置依能智慧校园管理平台,教学管理、校园安防、智慧办公、智慧生活四大平台线上运行,实现基于物联网技术的集中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和云服务功能,建成数字化考场100多间,配备一体化教学平台100台套。2020年,又新增数字化技能教室2个、一体化教学平台76台套、云桌面426个点。

  依托超星泛亚网络教学平台,推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开发,引入在线共享课程资源45门,新增教学资源数据2TB,添置实训教学软件8套。组织教师开发10门校本课程、76个数字化试题库。

  截止2020年底,该校建成省现代化实训基地3个、省现代化专业群3个、省职业体验中心1个、省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个,初步建成智慧型校园,被省教育厅认定为江苏省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该校和“领航计划”建设单位。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情况      

  该校先后与徐州财经高职、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盐城工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审计大学、扬州大学、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三江学院等高校开展“3+3” “3+4”分段式联合培养,构建了中高职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专业动态调整                 

  该校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积极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淘汰不适应专业,调整优化现有专业,适度发展新兴专业,努力构建与产业结构、职业岗位对接的专业体系,新增幼儿保育、数字媒体技术应用、飞机维修、航空服务四个专业,形成了机电技术、电子商务、汽车工程、烹饪与营养、现代旅游、财务会计、艺术设计等七大专业群。

  表:江苏省宿豫中等专业该校专业设置一览表

  专业群

  开设专业

  专业代码

  序号

  专业名称

  机电技术

  1

  电子技术应用

  091300

  2

  机电技术应用

  051300

  3

  机械加工技术

  051200

  4

  数控技术应用

  051400

  5

  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

   

  6

  飞机维修

  082200

  电子商务

  7

  电子商务

  121100

  8

  市场营销

  121000

  9

  计算机应用

  090100

  10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

  090400

  11

  计算机网络技术

  090500

  12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

  090200

  汽车工程

  13

  汽车运用与维修

  082500

  14

  汽车车身修复

  082600

  15

  汽车美容与装潢

  082700

  16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

  080800

  烹饪与营养

  17

  老年人服务与管理

  181400

  18

  西餐烹饪

  130800

  19

  中餐烹饪与营养膳食

  130700

  现代旅游

  20

  旅游服务与管理

  130200

  21

  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

  130100

  22

  航空服务

  082300

  财务会计

  23

  会计

  120100

  24

  会计电算化

  120200

  25

  统计事务

  120300

  艺术设计

  26

  服装设计与工艺

  142400

  27

  美术绘画

  142100

  28

  音乐

  140800

  29

  建筑工程施工

  040100

  30

  幼儿保育

  160200

   

  (四)教育教学改革

  1.教学模式改革。针对不同系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选择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大力实施“三位一体”教学模式、“五合一”课堂模式、“1+X”证书制度,探索推行学分制和选课制,引导和支持学生个性发展、特长发展。如:加工制造、交通运输、机电技术应用、烹饪、信息技术等专业重点实施“三位一体”、理实一体化、项目任务驱动、工作过程导向等教学模式;财经管理、旅游服务类专业推行情景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公共基础课、选修课采用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合作探究式等教学模式。

  2.课程开发。该校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教学标准,开足开齐德育、文化、体育、信息技术等课程,规范选用公共基础课程教材;严格执行主干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和技能教学标准,积极开发基于标准化、模块化、项目化、信息化校本课程和数字化教学资源。成立该校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制定《学校校本教材开发管理办法》,调整成立10个课程开发项目团队,开发校本课程10门。

  3.推行教考分离。精心研究人培方案及学测考纲,打破传统考试方法,强化试题库建设,推行教考分离,引入第三方命题及评价机制,通过科学、精准成绩分析,有效提高教学效益。一是人才培养情况调查。科学制定了宿豫中专关于各专业人培方案实施情况的调查方案,组建五个人培方案调研组深入系部进行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并进一步完善优化了各专业人培方案。二是试题库建设。制定了宿豫中专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各专业理论题库建设规划书68份,明确电子商务系、机电工程系、旅游管理系、汽车工程系、幼师艺术系五个系各专业各个班级专业理论考试课程名称、专业总分、各课程分值(占比)、试卷规划(考试题型及分值)、试题库建设规划(各专业各考试课程在各章节中题型分布、题量占比)等,新建68门专业理论试题库,优化语文、数学、英语、德育等文化课程8个试题库。三是技能考试命题。经过与专业教学团队组长研讨,确定了2选1、3选1和1+X等期末技能考试形式,制定了宿豫中专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技能考试规划书45份,明确电子商务系、机电工程系、旅游管理系、汽车工程系、幼师艺术系五个系各专业技能考试具体考试内容、考试项目,完成了88个考试项目命题工作和评分细则。四是理论考试命题。根据该校教考分离精神,按照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选聘综高部、高职部等24名优秀教师,精心组织并完成76门专业理论(文化)期末考试试卷命题工作,确保命题形式统一、质量优良。

  4.教学科研。建立健全教科研工作管理制度,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引导教师自觉投入到教科研工作中,养成“边教边研,教研并进”良好习惯。一是论文撰写。根据教科研工作计划,要求全校教师每人至少完成一篇高质量论文;2020年,有80余篇论文在省级及以上刊物发表论文,有150余篇各级各类获奖论文。二是课题研究。2020年,省市级课题立项8项,结题5项;组织校区级课题立项35项,结题21项。三是省市级教研活动。2020年先后组织各专业(学科)教师参加省市级教研活动30余次,参与人数100余人,有效提升了教师教科研水平;同时,该校承办了英语、财会专业2个市级教研活动,并被评为市优秀教研组。四是教学竞赛。省市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省一等奖1项、市一等奖2项,省市创新大赛中获奖6项,并获实用新型发明专利2项

  (五)教师培养培训

  该校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形成教师培养机制,加大经费投入,通过内培外引、学历进修、各类培训、企业实践等方式,全面打造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一是实施“三个一”工程,优化师资结构,健全培养机制,完善引进机制,构建兼职机制。二是实施“双师孵化”工程,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加强制度保障,搭建成长平台,推进重点项目。三是推进“青蓝、骨干、名师”工程,注重名师引领,完善培养制度,搭建成长平台,分类系统推进。四是加强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提升创新研发能力,优化教学团队,开展系统培训,加强校本研究,典型示范引领。五是推进师德师风建设,健全制度规范,加强理论学习,践行感悟内化,构建评价机制,努力培育“四有”好教师。2020年,该校成功招聘30名新教师入编;季苏利老师被评为市职教名师,于韶山老师被评为市专业带头人,申玲玲、关宗柏、唐敏被评为市骨干双师型教师;于韶山电子技术应用名师工作室在省教育厅考核中获得“优秀”等第。

  (六)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通过开展系统的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构建定位科学、自主诊改、优质高效、循环上升的良性教学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加大教学督查督导力度,建立日常化的听课制度,形成系部处室的目标考核系统化、规范化,进一步提升该校整体办学实力。一是完善各项制度。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督导章程》精神,推进教育督导管理管理机制、工作机制、评估机制、反馈机制、考核机制的改革创新;健全督查问责机制,修订了《教育教学事故鉴定及处理办法》、《工作作风和效能建设问责办法》、《教学质量考核评定办法》等各项制度,加强对违规违纪处罚力度。二是加强队伍建设。继续强化督导队伍建设,选拔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充实到督导队伍中来;不断探索引进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从第三方角度来监督该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公正、公开地评价、指导该校教育工作。三是强化过程督导。通过现场督导、监控督导、校园巡查、推门听课等方式进行督导,及时发出督导情况通知书,充分利用微信平台及时通报存在问题,提高处理问题的时效性,并定期出督查通报。四是开展专项督导。每学期按系部开展1次校级督导检查,覆盖教育教学管理、系部制度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教学资源建设、教科研及各项大赛等方面,通过专项督导活动为该校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020年,该校制定并下发《宿豫中等专业该校2020年度系处工作目标任务》,分共性目标(50分)和个性目标(50分)两个层面任务,为该校对系处年度考核提供依据;实现教师听课全覆盖,督导听课近450节;每两周出一次督查通报,撰写督查通报40余份;按系部开展2次校级全方位教育教学视导工作。

  五、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1.积极推行订单培养,为企业量身打造高技能人才。该校每年都会深入本地开发区企业开展调研,调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和岗位需求情况,按照企业要求为企业量身打造高技能人才。与有合作意向的企业签订订单、定向培养协议,用企业的名字或品牌冠名班级。订单班教学由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及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定期安排工程师、管理人员到校给学生上课,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管理理念及未来发展方向,对企业产生认同感。目前,该校与京东、文旅、东贝、北斗、达利食品等本地企业已签定了订单培养协议。

  2.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该校召开校企合作座谈会或恳谈会,邀请本地开发区企业的老总、人事部经理和技术骨干参加会议,校企双方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一是了解企业的用工需求情况、订单培养情况,建立企业人才需求档案库;二是与共同探讨企业人才需求规格,听取企业人员对该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意见,提升企业技能人才培养针对性。

  3.积极创办二级专业(企业)学院,推行“系部+知名企业”办学模式。如:依托烹饪专业与王品餐饮(中国)有限公司创办“王品餐饮学院”,依托机电专业与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创办“可成数控学院”,科学构建“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有效实施“学生→学徒→员工”精准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4.强化管理考核,建立校企合作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搭建校企合作信息管理平台,收集、发布合作信息,同时本着服务企业、服务学生理念,兼顾发布毕业生就业情况及企业介绍及招聘信息,实现学院与企业信息互动;

  二是完善《制订校企合作工作考核和奖励制度》,运用考核和激励机制,推进校企合作工作。将校企合作工作的成效列入对处室、系部的目标考核范畴。对校企合作工作成效突出的处室、系部或个人给予奖励,对取得的先进经验及时总结和表彰。

  5.开展企业培训服务,提升企业在职员工能力和素养。认真研读省、市、区关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文件精神,积极与市、区人社部门联系沟通,科学谋划学校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工作,制定培训工作方案,拓展培训领域和培训项目,广泛开展招生宣传,工作成效明显。目前,已开发了企业新型学徒制、企业职工技能提升、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培训等职业技能提升培训项目,先后与龙净环保等大型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培训关系,第一批已注册新型学徒制学员54人,并组织开展了相应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

  (二)现代学徒制             

  该校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新模式,成立了“校企合作联合会”,组建了10个“专业群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深度合作企业50多家,与可成公司、王品餐饮共建企业(专业)二级学院,构建“准员工”式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该校依托电子商务专业群,与电商产业园的京东商城、博岳股份等10家企业,以及宿迁市远程职业培训学校等6家学校成立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签订政校企合作协议,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该校机电技术应用和烹饪两个专业被市教育局列为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围绕人才需求,明确了目标岗位,进行了工作任务分析,梳理了岗位关键任务和核心职责,提炼出完成关键任务所需关键能力,依据关键能力匹配学习目标,继而架构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将分成理实一体课程模块和岗位实训课程模块两个部分。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学生在第三至第五学期,每学期用约两个月时间在校参加由合作企业专家、带徒师傅参与的理实一体课程模块的学习,另约两个月时间到企业跟随师傅进行岗位实训;第六学期,学生到合作企业顶岗实习。

  通过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有效地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了教学改革,提升了专业发展的内涵;打造了一批以专业带头人为主导、骨干教师为主体、“双师型”教师培养为重点、专兼结合为特色的教师队伍,为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而校企深度合作,也更好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促进了专业文化进校园,实施企业化“6S”管理,促进了实训基地现代化建设;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学生实习实训  

  该校先后与舍弗勒(中国)公司、王品集团、中电二公司、北斗星通、东贝机电、长电科技、科技科技、上汽大众、格力大松、京东商城等50余家知名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学生就业后同企业签订正式用工合同,平均月收入均在4000元以上,企业给所有就业学生缴纳“五险”,部分企业还给毕业生缴纳住房公积金。2020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9%以上,对口就业率在91%以上,高位就业率在87%以上。为了保障学生毕业后人人有岗位,人人能就业,2020年上半年(疫情期间)该校与本地企业协调,统一举行线上招聘会,下半年邀请合作企业到校招聘毕业生,确保所有学生100%就业。同时该校始终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成才与就业需求,不断探索创新 “多元融通”的人才培养方式。积极与京东集团、格力大松共建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技能实训等方案制定,开展企业文化、专业技能、生产工艺“嵌入式”模块化教学,深化“准员工”式技能人才培养。与北斗星通、东贝机电等企业开展定制培养,推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走深、落细、做实,提升技能人才培养专业化水平。2020年5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京东校园馆”被省人社厅确定为“校企联合实训中心”建设单位。

  该校开设的所有专业,全部要求学生参加相应的专业技能考试,拿到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并且每位学生必须参加计算机一级MS考试。本学年度,我校参加技能鉴定人数共有3452人(含培训),其中获证3211人,获证率为93%。其中初级工425人,中级工2426人,高级工360人。

  (四)集团化办学     

  依托电子商务系、电子商务专业群成立电子商务职业教育集团。在宿迁电子商务产业园管委会的推动下,建立了以江苏京东信息技术为核心,江苏博岳科技、途牛网、当当网、拍拍车网、慧科科技等企业开展政校企联盟办学,构建科学的政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该校积极探索“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一体化协同育人模式,形成“专业+定制培养”、“系部+知名企业”等多种集团化合作办学模式,积极开展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

  六、信息化  

  (一)信息化建设情况

  该校智慧校园已基本建成,移动双千兆光纤接入,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建有依能(教务)综合管理平台及泛雅网络课程平台、企业微信即时通讯办公平台、电子图书馆、校园云盘等,信息化教学资源丰富。管理平台包括资源管理系统、身份认证及安全控制系统等,实现对整个校园网的用户、设备、资源的统一管理;配置刀片服务器,多台高性能专用机架服务器及存储,为校园各应用服务提供支持。

  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集成了智能化的OA办公系统、教务教学管理、教学科研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学生学籍管理、校产财务管理、招生就业管理等功能。

  建有10个数字化技能教室、5个虚拟仿真实训室、28个省技能学测水平考试考点、100个标准化考场、1个数字化校园电视台、1个数字化录播教室。

  建有新开普校园一卡通系统,为校园餐厅消费,宿舍用水,门卫人脸识别等安全检查管理提供智能服务支持。

  建有四百多个云桌面,配置23寸平面无边框显示器,其中包括将原有一百余台传统PC全部替换成深信服桌面云,给全体教职工带来更高效、更简便的教育教学体验。通过部署深信服桌面云,使用更流畅稳定,安全高效,节能、无噪音、小巧的桌面云终端设备替代传统PC,打造高效的智慧校园。桌面云采用虚拟化技术,管理员只需通过简洁图形化Web界面,对服务器及桌面进行统一管理。桌面云系统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使用寿命长,为该校管理节省大量终端运维工作及硬件更换成本。

  (二)优质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该校教室全部配备希沃触控一体机和鸿合智能一体机,接入校园网络,并实现统一管控,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随时调取网络空间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展示,为智慧课堂教学和师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支撑。配备高清智能录播教室、演播及影视后期制作系统,实时录制教师教学过程,为打造精品课堂、高效采集与制作教学资源提供便捷。校园电视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的平台,在学校宣传、教育教学、文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该校主干专业(群)均建立了内容丰富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库,主编国规、省规教材4门,参与编写12门国规、省规教材,开发了30门专业及德育校本教材,在线共享网络课程资源50门。

  实训基地配有数字化技能教室、虚拟仿真实训室、实时摄录像系统及技能考试平台。该校强化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推进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实训教学深度融合,打造智慧课堂、智慧实训工厂,从而真正实现了教学运行信息化、实训基地管理信息化、技能考核信息化以及生产运营信息化。实训教学资源丰富:凤凰创壹软件、电子商务网络创业实战平台软件、财会实训平台、数控加工虚拟工厂(宇龙)、景格汽车仿真教学软件等专业实训仿真教学系统等。该校目前拥有标配机房29个,装备了移动书写屏、多媒体一体机等,机房布置紧贴行业工作场景,专业文化氛围较浓,管理制度齐全。该校和京东集团合作建立京东校园馆,为该校电商专业提供智慧化电商专业实训场所,提供在线图书、智能客服、在线直播、商品拍摄等技能实训支持。

  (三)师生信息素养提升

  强化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培训,持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推进信息化技术与课堂教学、实训教学深度融合,探索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该校先后邀请依能、超星、希沃、鸿合等专家10余人次利用每周二的“睿智大讲堂”对全体老师进行培训,并在每学期开学前进行集中学习培训,分专业、分学科组织信息化教学专题讲座、微课制作讲座、网络课程平台应用、教学资源库平台应用等培训与考核,师生整体信息化应用能力显著提升。

  七、社会贡献

  (一)人才培养      

  该校积极推行工作任务驱动、模块化课程实施、“1+X”认证评价“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坚持以项目工作任务为统领,按照任务呈现、完成和评价的实施路径,稳步推进“教学做合一”试点,循序渐进地完成系列学习任务,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课程为载体,构建模块化项目课程体系,科学设计和编排专业课程基础、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大专业模块,稳步实施模块化教学,推进技能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行“1+X”证书制度,2020年我校获批省职业鉴定资质25项,汽修专业获批“1+X”首批省试点校,为进一步推进一张毕业证+多张资质证书提供了基础。2020年市职业该校技能大赛共获奖70人次,54个奖项,1个直接入围省赛,其中一等奖17个(团体一等奖4个,个人一等奖13个),二等奖12个(团体二等奖1个,个人二等奖11个),三等奖25个(团体三等奖8个,个人三等奖17个)。2020年,我校本科上线34人,本专科上线率100%。

  扎实开展三创教育。依托现有专业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搭建三创教育平台,聘请企业能工巧匠、技术能手,组建7个“三创”研发团队,开展创新研发、创业指导工作,营造了浓郁的创新创业文化氛围。依托市职业院校创新创业基地——京东校园馆创业基地,举办校园电商节,组织学生线上销售农产品,锻炼电商技能。校企共建“三创”孵化基地,积极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工程,“楚城面塑”项目成功孵化,开展面塑培训班4个批次,授课学员200人次。三年来,师生参加省文明风采大赛获奖15人次,市级以上科技创新大赛获奖13人次。

  (二)社会服务                         

  2020年,该校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目标,不断规范内部管理,创新工作举措,拓展培训项目,培训质量和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培训工作得到社会和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2020年度,共培训各级各类技能人才达9690人次。2020年9月,“四阶一体”创业培训项目被认定为江苏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楚城面塑”技艺培训项目被评为2020年省级“社区教育品牌项目”,并入选“2020年长三角地区社区教育特色地方品牌项目”;11月,我校在江苏省暨宿迁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参演的互动体验节目:《食品雕刻》、《楚城面塑》、《学生社团艺术展-茶艺》、《烹饪艺术展示》四项均荣获一等奖;12月,该校被授予“省‘十三五’社区教育先进集体”称号。

  1.做优SYB创业培训工作,服务“大众创业”。该校自2016年10月创建成省级创业培训示范基地以来,不断加大硬件投入,加强师资培养及课程开发,创新培训模式,创编校本教材,创业培训成效显著。2020年4月以来,该校先后面向下岗职工、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等群体开展SYB创业培训工作,共计培训1323人,合格1198人,培训合格率达90.6%。

  2.稳步推进退役士兵教育培训,服务双拥模范城建设。按照省民政厅下发的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退役士兵学员实际情况,制定《2020年度退役士兵教育培训实施方案》,采取集中授课和指导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规范高效地组织开展2019级375名和2020级321名退役士兵常规教学管理工作,确保学员考核过关率和实习就业率均达100%。

  3.大力开展重点群体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在区人社局和各乡镇人社所的大力支持下,该校面向农村转移劳动者、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低收入家庭子女等重点群体开展中式烹调师、中式面点师、电工和砌筑工等工种技能培训工作,共计培训1147人,培训合格1130人。

  4.认真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双提升”培训。该校精选校内外涉农专家组建农民“双提升”教学团队,结合教学需求和农民实际需求,开展送教学下乡活动,先后在10个乡镇中心小学设立教学点,让参训农民就近学习,得到农村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2020年度,共计完成603名新型职业农民“双提升”培训工作,及2018级和2019级农民成人中专学员的常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

  5.积极拓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认真研读省、市、区关于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文件精神,积极与市、区人社部门联系沟通,制定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工作方案,深入各企业开展招生宣传。2020年先后与南钢集团、龙净环保、文旅集团签订新型学徒制培训协议,制定培训方案,共计培训学员217人。

  6.“楚城面塑” 技艺培训项目再结硕果。2019年7月,“楚城面塑” 技艺培训项目被认定为江苏省社区教育特色品牌项目,2020年9月再次被评为2020省级“社区教育品牌项目”,12月入选“2020年长三角地区社区教育特色地方品牌项目”。2020年度,培训部面向全区妇女劳动力、幼儿教师、各乡镇社会人员等群体,开展“楚城面塑”技艺培训,累计培训759人。

  7.开展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020年11月,江苏省暨宿迁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该校在开幕式参演的互动体验节目:《食品雕刻》、《楚城面塑》、《学生社团艺术展-茶艺》、《烹饪艺术展示》四项均荣获一等奖!近年,该校先后开展了社区教育大讲堂、在职员工“睿智大讲堂”、“好书推荐”、“数字化阅读”、农村农业技术专题讲座、下岗职工技能培训、老年人计算机应用技能培训以及开放该校体育场馆等丰富多彩的全民学习周活动。参加全民终身学习周活动人数达2500余人。

  (三)对口支援             

  积极开展对口支援项目。自2008年以来,该校与山西方山、山西吕梁、云南丘北等西部地区开展了对口支援合作办学,共招收西部学生600余人到学校就读。目前该校与四川大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对口支援,在机制体制建设、信息化建设、师资队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创新及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办学。

  (四)国际合作情况         

  创新国际合作模式,扩大与中德诺浩合作成果,每届办班增至2个,拓展2个新专业;2020年11月“AHK职业资格考培中心”成功揭牌,探索机电类人才培养新模式;实现与路德维希·艾哈德该校围绕财会专业开展深度合作;引进国际课程资源12门、资质认证2项,共招收培养8个班236名学生;建立专业交流、资源共享、文化互鉴机制,师生国际培训、交流10余人次,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精准服务外向型企业。

  (五)一带一路                   

  该校与150余家企业合作,与南京奥特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舍弗勒(中国)有限公司、王品餐饮(中国)有限公司、恒力大酒店、京东集团、当当信息(江苏)有限公司、途牛旅游网、南京汽车集团等区内外50家企业进行深度融合,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通过这些企业积极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

  八、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保障

  2020学年,区财政按照9350元/生的标准,将在校生生均教育经费8387.54万元拨付到位,其中生均公用经按1700元拨付,并将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专项和现代化示范校建设、现代化专业群、标准化考点专项经费共计710万元建设专款拨付到位,区政府追加教学目标管理奖145万元,国家免学费区配套500万元。同时,南校区西区扩建工程建设专款1800万元,也已经全额及时拨付到位。

     (二)政策措施

  宿豫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大力实施“科教先行、职教富民”战略。“十三五”,期间,将职业教育发展作为宿豫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重要组成部分。加大社会事业发展引导资金对职业教育的扶持力度,2017年,区财政设立200万元职教专项资金,用于师资培训、专业建设、高级能人才引进等;2017年7月,区政府出台《关于设立职业教育目标管理奖的实施意见(试行)》(宿豫政办发〔2017〕64号),区财政每年设立150万元职教专项奖,专门奖励该校在综合目标考评、对口高考、技能大赛、品牌创建、科研创新、社会培训等方面作出贡献的教学团队及个人;区委区政府出台特殊的招引政策,逐年增加教师编制数量,2020年寒假期间,该校成功招聘高水平、高技能师资30人;

   

  九、特色创新

  1.创新教学模式。该校瞄准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建立动态专业调整机制,优化育人策略,通过科学论证,反复实践,形成了项目任务驱动、模块化课程实施、课证岗直通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三位一体”教学模式)。

  2.实施特色德育。该校坚持德育为先,突出技能教学,强化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培育,促进学生多元发展。针对中职生思想现状,科学构建德育工作的三大体系,稳步实施“333”德育工程,通过任务分解,机制创新,从而实现了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网络化和系统化,以确保德育工作的特色化、实效化。

  3.推进校企深度融合。该校积极创办二级专业(企业)学院,推行“系部+知名企业”办学模式。依托烹饪专业,与王品餐饮(中国)有限公司创办“王品餐饮学院”,依托机电专业,与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创办“可成数控学院”,科学构建“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校企联合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有效实施“学生→学徒→员工”精准校企协同培养模式。

  4.探索国际化合作办学。该校积极开展与境外职业院校的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引进国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引进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该校与凤凰传媒出版集团、中欧国际教育文化交流中心合作举办中德机电一体化班,组建中德(宿迁)AHK职业教育考培中心;与中德诺浩(北京)合作举办中德汽车班。

  十、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主要问题

  一是国际化合作办学机制要进一步优化,提升教师外语水平。

  二是课程建设标准要进一步完善,精品课程、共享网络课程以及教学资源库需进一步建设。

  三是校园文化要进一步建设,发挥其应有功能、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研究不足,未做到“环境育人,以文化人”。

  (二)改进措施

  1.国际化合作办学机制。该校将继续拓展国际合作办学,积极引进国际先进办学模式,加强职教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外籍教师定期与不定期任课机制,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合作办学,培养一支既懂语言,又精技能的师资队伍,以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更好地为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服务。

  2.教学资源建设。深入研究省教育厅颁发的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课程标准,进一步完善课程建设及资源开发工作机制,科学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理论与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相适应,体现终身学习理念、中高职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注重对行业企业的市场调研,及时更新课程标准及内容,融入产业发展方面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科学组建新型专业教研团队,制订科学的教学资源开发实施方案,在现有教学资源库的基础上,定期召开研讨会,邀请相关行业企业高管、专家参与,稳步推进教学资源建设,真正实现资源不断优化、共享,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3.校园文化建设。该校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校本研究,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让优秀的传统经典的文化洗礼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培育高尚的道德情操;进一步强化制度文化建设,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和能力,积淀丰厚的制度文化底蕴;进一步引入先进的企业文化,推动“一系一品”的系部专业文化建设,使产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真正实现专业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从而形成内涵丰富、外延清晰的独具特色的系部专业文化。

   

  附件:

  典型案例1:名师引领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省名师工作室建设成效

      典型案例2: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京东”校园馆

      典型案例3:“333”工程融合发展——党建引领创新案例

      典型案例4: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提升国际化水平——中德合作办学

   

   

   

   

   

   

   

   

   

   

   

   

   

  典型案例1:

   

  名师引领创新型教学团队建设

  ——江苏省职业教育于韶山电子技术应用名师工作室建设成效典型案例

   

  一、工作室介绍:

  2013年6月成立校级于韶山工作室,2016年4月市教育局授予“宿迁市中等职业该校名师工作室”,2017年6月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职业教育名师工作室”培养对象,2018年12月市人社局授予“宿迁市于韶山技能大师工作室”,2019年10月宿迁技师学院(宿豫中专)确定为该校机电技术研发基地。2018年,工作室在省第四届技能状元大赛中获得“高技能人才摇篮奖”和 市技能状元大赛选拔赛中获得“高技能人才摇篮奖”;2020年省名师工作室建设考核中获得“优秀”。

  

   

   

   

   

   

  

   

   

   

   

   

  

   

   

   

   

   

   

   

   

   

   

  

   

   

   

   

   

   

   

   

   

  根据专业特点,工作室定位为“教师交流科研的平台、优秀技师成长的摇篮、名优集群辐射中心”。力求实现工作室成员技能水平提高,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科研项目研究出成果,网络学习空间有特色,在专业内发挥示范、带头和辐射作用,形成名优群体效应。

  二、工作室成员构成

  1.工作室领衔人

  领衔人于韶山同志,中共党员,高级讲师,高级技师,本科学历,1998年6月毕业于江苏理工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现任宿迁技师学院科研处主任;是省“333工程”第四期、第五期培养对象,省技工院校“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和突出贡献技师,省职业教育“于韶山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省第四届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电工电子组成员;市“千人计划”培养对象,市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电工电子组副组长,市“专业带头人”、“骨干双师” 型教师、“骨干教师”,市技工院校“教学名师”,获省市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一等奖,省创新大赛指导指导学生获中职组一等奖和指导教师“伯乐奖”,以及省市“技术能手”、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区“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2.工作室成员

  工作室现有成员17人,其中50以上岁1人,40~49岁4人,30~39岁11人,30岁以下1人;中共党员11人,占比64.7%;本科及以上学历17人,占比100%,其中硕士学位7人,占比41.2%;高级讲师10人,占比58.8%;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17人,占比100%,其中高级技师5人,占比29.4%;拥有省“333工程”培养对象2人,省“突出贡献高级技师”2人,省职业教育领军校长1人,省“教学名师”1人,省市“技术能手”10人,市“千人计划”培养对象3人,出国培训10人。成员知识、学历、职称、年龄等结构合理,是一支肯吃苦,善钻研,具有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和技术精湛的高技能师资队伍。

   

  

   

   

   

   

   

   

   

   

   

   

  

   

   

   

   

   

   

   

   

  

   

   

   

   

   

   

   

   

  

   

   

   

   

   

  三、工作室运行管理:

  工作室是该校教师培养基地之一,是该校优秀教师间合作互动的平台,也是该校优秀教师的发源地和优秀青年教师集聚地及未来名师孵化地。该校通过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和运行,培养了一批理论水平高,教学业务精,创新能力强的专业骨干教师,带动了该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发挥了专业引领作用,促进了职业教育事业向更好更快发展。

  1.搭建平台,促进成员交流学习

  工作室为成员搭建互助平台,以主持人为主要管理者,成员互相结对管理,加强交流学习,实现知识共享。一是要求每个成员每年至少读两本教育专著,写读书笔记。二是成员之间积极交流、相互指导、检查、评估。三是定期开展各类教学观摩、专题报告等研讨活动,掌握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四是组织成员共同参与教学沙龙活动,针对当前突出话题或教学中的困惑展开讨论,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促进成员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五是成员每学年要向工作室汇报学习(包括专题讲座)不少于2次,向该校上展示课不少于1次。

  2.导师引领,促进成员专业成长

  工作室建立导师制,聘请市、区企业技术专家为工作室第一层导师,为每个成员建立个人成长档案,针对每个成员的特长,定期有计划地请导师前来对成员实施现场指导、专题指导以及远程指导,逐步提高成员自身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促进每个成员的专业成长。近年来,于韶山、张进成老师被确定为省“333工程”培养对象,于韶山、张进成、韩超等老师被确定为市“千人计划”培养对象,于韶山被评为省市 “教学名师”,张进成、陆星、钟伟才、吴凯、张令令等老师获得省“技术能手”或“青年岗位能手”,苏雪松老师获得省突出贡献技术能手,张进成、韩超、徐猛等老师被授予宿豫区本土拔尖人才“优秀技师”。

  

   

   

   

   

   

  3.教学竞赛,提升成员教学水平

  积极组织本室成员深入教学一线参与课堂教学观察和评价活动,参加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竞赛,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指导与服务。如:于韶山老师在省信息化大赛中获二等奖;张进成老师在区两课评比中获示范课;2020年,杨仓军、陆星、陆艳雨三位老师在省市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4.技能大赛、创新大赛,提升工作室内涵建设

  积极组织工作室成员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技能大赛和创新大赛,取得了优异成绩,提升工作室建设内涵。工作室在两项赛事中,国赛获奖7次,其中金牌2块;省赛中获奖16人次,其中一等奖3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8个;市赛中获奖近30人次;同时,获得实用新型专利10项。

  

   

   

   

   

   

   

   

  5.课题引领,提升成员科研能力

  工作室要求每一位成员都参与课题研究,在工作中深入扎实的进行尝试与探索。研究中既要重视理论研究,也要要重视应用研究,在应用前人理论成果的同时,有所发现、有所感悟,通过科研,提升认识,总结经验,逐步形成成果,并积极向全区、市教师推广先进经验和科研成果,传播新的教育理念。近年来,工作室共主持、参与8个省、市、区级课题研究工作,撰写论文40余篇。如:于韶山主持省人才办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机电专业群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研究》,获资助科研经费3万元,2019年10月顺利结题;省职教学会课题:《中职新型教学团队》,2020年12月结题。

  

   

   

   

   

   

  6.网络互动,提升工作室辐射效应

  工作室建有网站和QQ群,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室的日常工作,发布工作室活动通知,网站上建设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和网络学习空间,提升了工作室的辐射效应。

  

   

   

   

   

    

   

  四、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学院制定《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室管理领导小组,由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马文振同志担任组长,组织人事处、教务处、诊改办、监察室等主要处室领导和领衔人为领导小组成员,负责工作室建设、运营管理和考核工作。

  2.条件保障

  (1)场地保障。领衔人所在的宿迁技师学院单独开辟了一个面积约为500m2的工作室场所,设置有电子技术研发室、制图技术研发室、电气控制技术研发室、机电控制技术研发室、创新研发室、数字技能教室和研讨室等6个功能室,各室添置有办公桌椅、电脑、文件柜、打印机等办公用品,并购置了元器件柜、常用电气配件、仪器仪表、工具、操作台和实验设备。

   

   

  

   

   

   

   

   

   

   

   

   

   

  

   

   

   

   

   

   

   

   

   

   

  (2)人员保障。学院提供电子、机电专业的优秀或有发展潜力的教师,工作室进行选聘,加强工作室的师资力量;同时聘请省、市专家、名师,对工作室的建设给与指导。

  (3)培训保障。以条件允许为前提,在院领导的领导下,优先派送工作室成员参加各级各类培训,派送工作室成员到企业进行锻炼,提供场所给工作室成员研讨和经验介绍。目前,于韶山、孙逾东、杨仓军、张令令、张进成、苏雪松等10位同志参加了出国培训。

  

   

   

   

   

  (4)经费保障。工作室根据项目开展情况,对工作室使用经费进行一般性的经费预算和决算,由该校根据财务制度有关规定进行监督管理。近年来,该校每年投入工作室的大赛训练、创新研发、课题研究和办公耗材等近20万元。

  3.制度保障

  为确保工作室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建有工作室工作、考核制度。

  (1)定期学习制度:定期组织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及专业相关的前沿知识,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继续教育培训。

  (2)公开课制度:工作室成员每学年至少开一节公开课,相互学习交流、及时总结,力争做好示范辐射功能。

  (3)定期定人下企业制度:每2年工作室成员必须下企业锻炼2个月,学习现代企业的新工艺、新方法,积极参与企业技术研发。

  (4)及时总结制度:每学年工作室成员要撰写至少一篇论文,争取发表或获奖。

  (5)听课制度:每学期工作室成员间相互听课不少于15节(领衔人听课不少于20节),相互学习交流,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误的原因。

  (6)创新研发:每位学员要积极参加技能大赛、创新大赛和创新研发,力争在省、市大赛中取得成绩,并获取得专利。

  4.监控保障

  每学年期初,管理领导小组公布学年度名师工作室建设与发展考核管理办法,组建由一线专业骨干教师组成的名师师工作室工作业绩考核小组,细化考核内容,确定考核办法,确保考核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规范。把以“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服务教师发展作为该校重点工作之一,加强对工作室的支持和管理,以期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引领作用。近三年,于韶山名师工作室被评为“优秀”。

  五、效能发挥:

  1.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模式,稳步推进新型学徒制

  2017年工作室协助机电专业群调整专业指导委员会,建立了服务产业转型升级、面向企业技术岗位需求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合理设置相关专业课程,调整专业定位,不断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双主体育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先后与长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秀强玻璃有限公司、可成科技(宿迁)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签定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实施 “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模式。

  2.构建“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工作室十分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培养、课程建设和课程改革,构建机电专业“平台+模块”课程体系。一是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依托,开展专业人才社会需求调查,邀请行业专家对企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进行分析,确定专业共性岗位和主要岗位,并根据岗位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和教学内容。二是将共性岗位课程构建成专业平台课程,实现平台课程底层共享;将专业主要工作岗位课程构建成专业方向模块课程,实现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中层分立;将专业岗位能力提升课程构建成专业拓展课程,供学生选择,实现专业拓展课程高层互选。三是构建了“平台+模块”的专业课程体系和分层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岗位技能要求与专业教学要求的对接。

  工作室成员开发了《电气及工程制图》、《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技术》等专业核心课程的模块化教材,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建有与之配套的课程教学网络空间和数字化教学资源包,投入使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其中《模拟电子技术》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3.社会服务

  依托团队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技术服务、技能鉴定、职业培训等社会服务。一是每年为企业职工、下岗与转岗人员开展技术培训工作,年培训人员达200余人次。二是承担电子设备装接工、维修电工等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年鉴定达400余人次。三是通过校企联合开发新产品和专业教师下企业顶岗工作等形式,广泛开展科技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与企业共同研究解决产品生产中的技术难题,成为中小企业电子信息技术服务中心。如:工作室与江苏雪枫科技环保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开发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沼气发电控制系统和LJCL—1型电气控制柜。四是为我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做好指导工作,承担宿迁市技能大赛电子装配与调试项目、单片机装置安装与调试、机电一体化设备安装与调试等项目赛事工作,年参赛师生达60余人。五是开展便民维修活动,实现技能教学的校外拓展。

  

   

   

   

   

  六、领导关怀:

   

   

  

   

   

   

   

   

   

   

   

   

   

   

   

   

  

   

   

   

   

   

   

   

   

   

   

  

   

   

   

   

   

   

   

   

   

   

   

  

   

   

   

   

   

   

   

   

   

   

   

   

   

  典型案例2:

  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宿豫中等专业该校“京东”校园馆典型案例

     为全面贯彻落实宿迁市关于印发《宿迁市“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精神,深入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深入推进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的若干意见》精神,满足地方大中型企业的用工需求,谋求学院跨越发展,服务宿迁经济,重点对接宿迁市的优势特色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通过与江苏京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京东校园馆,践行“以业控人,以产定教,以教兴产”的教育理念,打造创新教育平台,使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使该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切实做到促进就业、提升社会效率、反哺实体经济。

  一、建设目标

  1.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

  借助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建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让现代人才能更好地与社会需求相符合。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形成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2.引入行业岗位标准,完善课程体系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精神,结合互联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产训融合”教育教学改革,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引入行业企业岗位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分析职业岗位能力,完善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开发、丰富教学资源。

  (1)课程开发与建设

  通过校企共同建设,建成3到5门优质核心课程,开发2到3门前沿课程。吸纳行业企业人员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并进行质量监控与评价。

  (2)健全技能竞赛与职业资格证书机制

  健全和改革学生考核机制,坚持理论考核与实践考核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专业技能大赛,考取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将此与学生的在校考核挂钩。

  3.引入行业企业标准,加强师资建设

  (1)依托新型学徒制试点,建立培养教师新机制

  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交流,加强教师专业技能、实践教学、信息技术应用和教学研究能力提升培训,提高具备“双师”素质的专业课教师比例,积极探索高层次“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

  (2)校企深入合作,提升教师素质

  聘任在行业内具备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专家1人作为兼职专业带头人,增加企业兼职教师的数量,提升教学质量。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每年选派1-2名专任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以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4.深化专业创新创业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与京东集团共同建设校内大型实习实训基地。基于京东人才培养规律和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原则,建立金字塔式人才孵化中心。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通过与京东集团合作,加强与企业沟通,制订和完善合作企业遴选标准和考核评价标准,定期对合作企业进行评价,及时补充、淘汰。每年增设1-2个合作企业作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满足校外实习的要求。

  5.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依托基地,开展面向学生和社会的电子商务行业的相关职业培训、考试培训,侧重为区域内电子商务创业园商户提供技术培训、营销策划、管理咨询等服务。

  6.以电子商务为核心专业群辐射带动其他专业发展

  以电子商务专业为核心,辐射带动计算机等专业构建形成专业群,资源共享,协调发展。打破既往以专业划线的鸿沟,要求专业群内各专业通力合作,共同开发与建设,实现教师队伍资源的优化配置,逐步实现以课程体系建设为单位的教师队伍建设的模式。各专业合力提供社会服务,在共享共建的原则下进行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以及其他活动的彼此协助,实现电子商务专业与其它专业发展的共赢。

  二、建设举措

  1.校企共建基地。本着“校企共建,合作共赢”的原则,与京东集团签署战略协议,实现组织保障、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建设集“线上运营中心+大数据运营中心+电商视觉中心+电商客户服务实训中心”为一体的实训基地。

  2.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由行业企业(京东)专家、该校电子商务专业骨干教师组成专业建设委员会,按照“就业导向、服务区域、能力本位、工学结合、产学研合作”的建设思想,结合京东集团行业经验、地区产业、区域经济特点联合编写《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改革课程体系。以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打破原来“重理论,轻实践”的学科知识体系课程,适应行业变化,贴近实际应用,以“必须够用”为原则,突出核心能力培养,重新开发适应中职电子商务教学目标要求的核心课程。遵循职业能力发展,以“宽基础,活模块”为原则重新构建互为依托、前后衔接的课程体系。

  4.引入电商运营项目。引入京东电子商务项目实践,提供真实店铺运营项目和技术支持,产品由学生和公司共同采集上传,辅导学生完成日常店铺运营工作,辅导学生随时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制定运营制度,按营运情况诸多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学生完成日常运营有基础工资,店铺运营评比有绩效奖励。

  5.校企共建双师队伍。通过内培外引,按照“加强校企合作、引聘技术专家、培养教师骨干”的原则,通过内部培养、生产实践、同行交流、企业引进等方式,构建实训基地教师双向交流机制,建立兼职教师资源库,加强实训指导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力度,严格骨干教师考核评价,建立实训教学监控体系,培育一支专兼结合的校企一体化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团队。

  三、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中心管理

  基地实行电子商务系与京东业态运营负责人双负责制,把该校教育教学、生活服务与京东全生态融合,实现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的高度融合,为学生的实习实训、创新创业以及服务地方产业经济提供有效支撑与保障。

  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了生产性实训教学大纲,联系电子商务专业群的实践教学改革,做到:一是理论与实践完全融合,做到边做边学;二是采用动态教学法,实行每天跟踪调查,根据实践情况组织集中理论教学;三是教学过程始终贯彻服务意识与职业意识。

  京东校园馆:京东业态综合体、客服实训中心、大数据运营中心、摄影中心等。

  

   

   

   

   

   

   

   

   

   

   

   

   

  

   

   

   

   

   

   

   

   

  

   

   

   

   

   

   

   

   

  四、取得成效

  为了更好的丰富和完善宿迁技师学院京东电商班校企合作学习成果,以电商技能竞技来促进个人提升。2020年7月3日下午,在京东校园馆举办了以“京东实训总结报告大会”为主题的电商教学成果汇报活动。

  宿迁技师学院副院长马文振、孙逾东校长、教务处孙玉林主任、诊改办马文峰主任、电子商务系贺广梅主任、京东电商基地负责人吕营和电商系部分教师参加了本次成果汇报活动。

   

   

   

   

   

   

  

   

   

   

   

   

   

   

  

   

   

   

   

   

   

  电商班同学展示了摄影技能,他们从一开始不了解相机的使用,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学习熟悉了相机的各项参数、设置并能独立完成拍摄,每个同学都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摄影大师。

   

   

   

   

   

  

   

   

   

   

   

   

   

   

  电商班同学进行了运营成果展示和总结。有4位同学分别从摄影、设计、运营和客户服务四个方面进行展示总结。

   

  

   

   

   

   

   

   

   

   

   

   

   

  

   

   

   

   

   

   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电商文化节的举办,展示了电商专业学生的风采,营造了校园电商氛围,促进了校企合作发展,也为地方孕育了新一代电商人才。

   

  

   

   

   

   

   

   

   

   

  2020年5月,“京东”校园馆被省人社厅评为技工院校重点项目——“校企联合实训基地”。

   

   

   

   

   

   

   

   

   

  典型案例3:

   

  “333”工程融合发展

  ——宿豫中等专业该校党建引领创新案例

  一、基本情况

  2020年,宿迁技师学院坚持把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摆在首位,通过党建引领,实施三抓、三助、三促推进党务业务融合发展的“333”工程,围绕“党建带头人与学科带头人融合”“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党建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融合”三个方面开展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了“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意识,切实将基层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融合起来,有效解决了党务业务两张皮问题现象,

  二、主要做法

  (一)制定方案

  2020年1月,学院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召集班子成员、支部书记、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对“333”工程项目进行研讨,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并召开动员部署会,建立党建带头人、学科带头人融合培养人才库,制定校园文化、教育教学工作实施方案。

  (二)具体实施

  (1)实施“三大课堂”建设。通过每周时政课堂融入专业课堂、德育课堂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团课堂融入党建团建知识等三大课堂建设,推动党建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发展。

  (2)实施“三大阵地”建设。通过支部党员活动阵地与专业文化融合建设、宣传舆论阵地与校园特色文化融合建设和教科研阵地与思政文化融合建设等,促进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

  (3)开展党务、业务培训。通过党委、支部轮训方式,不断提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党性修养;对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标准,对优秀党员、党务工作者开展教育教学业务能力培训,促其尽快成为校级以上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

  (4)开展“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学党史”、“党员教师公开课”等活动,促进学院党务、业务融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5)持续推进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及党建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的深度融合。

  

   

   

   

   

   

   

   

   

  三、取得成效

  (一)加强党建带头人与学科带头人融合

  

  抓党建带头人建设,通过支部书记党建带头人与学科带头人融合培育、优秀党员与骨干教师双向培养,推动学院党建队伍与教育教学骨干队伍相互融合,促进学院师资队伍建设水平大跨步。2020年内,学院对66名优秀党员教师进行双向培养,专项开展党建培训10余次,组织15次专业教学锻炼活动,其中培养党员省市级名师、领军人才、学科带头人14人(其中,教务处党支部书记于韶山同志被评定为市第六批职教电子电工专业带头人;机电工程系党支部书记杨仓军同志荣获江苏省课堂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等),加快推动学院党建队伍与教育教学队伍相互融合的进程,培养更多党建带头人和学科带头人。

   

  (二)加强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

  抓党建文化建设,助力校园文化内涵提升,促进校园育人环境大提升。全面推进党员活动阵地、宣传舆论阵地和教科研阵地等三大阵地建设,科学系统设置11个党支部活动阵地、七大宣传舆论板块和五大专业群30余个实训室文化建设,依托阵地常态宣传党建和校园文化,推动党建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发展。

  (三)加强党建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融合

  抓党建思政课堂建设,助力教育教学活动质量提升,促进学院育人成效大提速。实施思政课堂、德育课堂和社团课堂等三大课堂建设,把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红色文化基因教育融入课堂、融入活动,推动党建活动与教育教学活动相融合,共研发党建德育课程4门,打造红色文化社团8个。

   

   

   

   

   

   

   

  四、存在问题和下步思路

  一是富有职教特色的党建品牌未有效彰显;二是支部活动创造性开展不够;三是党建与教学深度融合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下一步,坚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聚焦基层党支部建设,以“党建+”为统领,深化“标准+示范”工程,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到学院发展工作的各个方面;聚焦党员队伍建设,把好党员发展关、教育关和考评关,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聚焦组织活动开展,结合学院实际创新开展主题党日和主题实践教育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实际相互渗透融合。

   

   

   

   

   

   

   

   

   

   

   

   

   

   

   

   

   

   

  典型案例4:

   

  加强国际合作办学  提升国际化水平

  ——宿豫中等专业该校中德国际化合作办学典型案例

   

  为了接轨国际职业教育,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宿豫中等专业该校引进德国先进的职业教育资源,通过国际合作的国际化建设、职场化建设、协同化建设、本土化建设等“四化”建设,高起点建设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推行职场化教学过程,建立校企、校校协同合作关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汽修技能型人才,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

  一、主要目标

  通过国际合作的“四化”建设,应用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资源,高起点建设专业,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接轨国际职业教育,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推行职场化教学过程,建立校企校校协同合作关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熟知国际汽车维修基本规则和惯例的中级技术技能型汽车维修人才,为中职该校国际合作办学提供经验借鉴。

  二、实施过程

  该校与德国职校合作,学习地点在中国,全日制教学,学制为三年,学生按要求完成学业,可获得中职毕业证和国家职业资格证。截止2021年01月,该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毕业生已有“中德汽车国际班”和“中德机电班”两类班型,在校生150人。通过实施“四化”——国际化、职场化、协同化、本土化的专业建设思路,积极推进新时期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三、“四化”建设具体情况

  (一)国际化建设。国际化建设包括教学资源国际化和师资队伍国际化两大方面。1.教学资源国际化。根据德国职业该校培训课程体系优化该校专业课程体系,专业课程充实该校课程库,教学资源充实该校教学资源库,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内容与世界接轨。引入德国先进教学法,以企业实习考核框架为主要考核方式强化技能培养,以欧洲质量框架培训标准作为质量监控标准确保专业建设质量,实现国内教学资源与国际资源的对接,从而来提升整体教学成效。2.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一支国际化师资队伍,由本土师资、德国合作该校师资和凤凰传媒集团专家团队共同组成。组织外国专家和合作该校师资,通过教育教学理论、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专业技术以及一些先进教学设备使用等一系列“陪伴式”培训和实践,重点打造本土师资队伍建设,双轨发展,国际化发展,使该校师资既具备国内教学资质,也具备德国职业该校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专业技术;教师不仅要具备本科学历以上,具有技师以上行业资格证书,有下企业锻炼经历,也要具备一定社会服务能力。高标准的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二)职场化建设。

  1.职场化基地。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由凤凰传媒集团牵头,与德国公司开展专业技术合作项目,引进德资企业参与专业建设,通过设备赞助和提供技术培训,共建就业专项实训场地,打造校内职场化教学和实训场所。

  2.建立“1+n”校企合作机制。通过企业访谈、校企回访拜访、企业赞助和相互技术服务四项长效活动,建立良好的校企关系,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打造校外职场化教学和实训场所,实行常态化、规律化的工学交替,为师生提供短期和长期的校外职场实训实习。

  3.职场化教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实施教学过程职场化、实训过程职场化、考评过程职场化。以欧洲质量框架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把所有课程按照知识、技能和行为举止进行规划,形成252个跨学科“学习单元”综合项目,把课程项目化,应用“学习单元”教学法,构建4级水平的评价模式和“校企培养、三证并举”的双导师育人机制,使教学过程、实训过程和考评过程职场化。

  4.职场化教师队伍。通过教师下企业锻炼、聘请企业能手为兼职教师和企业技师培训等办法,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资源共享,形成 “兼专”结合、职场化的教师团队。

  5.职场化实战。汽修系承接业务,校内承接企业员工技能大赛、校企合作座谈会、企业培训,汽车维修、汽车美容等相关业务,开展各类“订单”实训,提供各种职场化的实战训练,让学生在真实职场中提升专业能力,服务地方经济。

  (三)协同化建设。

  协同化建设包括校校协同和校企协同两个方面。一是校校协同化建设。该校与德国职校保持密切合作关系,在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互帮互助,在德国公司和职校帮助下也获得了德国其他职业技术该校的支持,各校项目负责人对接沟通,协同合作,教学资源实现同步化,协同育人。二是校企协同化建设。与德资企业深度合作,企业培训师、技术人员与该校专业教师开展多层次的交流活动,技术攻坚,同时参与教学活动、教学管理、质量监控、开拓学生学业提升之路,构建跨文化交际氛围等,促使校企协同化发展。协同化发展主要活动如下:

  1.2016年9月27日,凤凰传媒职教中心部张俊总经理等一行到宿豫中等专业该校就中德合作项目进行调研。

     

   

   

   

   

   

   

  2.2016年11月22日,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股份有限公司院校合作中心项目经理孙绪鹏等一行到宿豫中等专业该校汽车实训基地进行参观、考察,并就汽车人才培养合作办学项目与该校进行洽谈。

    

   

   

   

   

   

   

  3.2017年5月26日,中德诺浩(北京)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张贺、韩雪娇、王西东、李其家等一行到该校开展学术支持和招生培训交流。

    

   

   

   

   

   

   

  4.2018年5月3日,江苏凤凰职教气动机械臂师资培训开班仪式在该校隆重举行。

    

   

   

   

   

  5.2018年11月14日,我校机电系组织学生赴常州埃马克(中国)机械有限公司参观学习。

    

   

   

   

   

   

   

  6.2019年5月23日,宿豫区政府副区长、宿迁技师学院院长刘培禄,学院党委委员、宿豫中专校马文振校长以及学院教务处、机电系、汽修系等一行在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孟庆如主任率领下前往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培训中心参观学习。

    

  

   

   

   

   

   

   

  7.2019年6月10日,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双元制培训学院院长刘红月、办公室主任李之繁等一行到我校中德AHK实训中心考察指导。

    

   

   

   

   

  8.2019年9月17日,我校机电工程系邀请苏州健雄中德培训学院刘红月院长等专家来校对2016级中德班AHK毕业考试1考试进行教学诊断分析。

             

   

   

   

   

   

  9.2019年10月16日,德国诺伊维德市考察团在市长米歇尔•芒先生的带领下,来到我校参观考察。

    

  

   

   

   

   

   

  10.2019年10月26-27日,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16中德班学生在泰州机电高职校顺利完成德国工商大会(简称AHK)工业机电一体化工毕业考试1相关考试工作。

    

   

   

   

   

   

   

  11.2020年6月10日,凤凰职教中德AHK项目团队联合德国职业教育专家走进该校课堂,面向中德AHK学生举办“凤凰中德产业学院大讲堂”活动。

    

   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12.2020年11月23日,江苏省科技厅领导、AHK上海办事处领导、苏州德企代表、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区政府领导、市区教育局领导、地方企业代表、该校领导和该校各系部领导及机电系中德师生等在该校艺术楼报告厅,共同参与宿迁技师学院(宿豫中专)中德(宿迁)AHK职业教育考培中心揭牌。

  宿豫区副区长刘培禄同志致辞

  

   

   

   

   

   

   

   

   

   

   

  马文振校长代表该校签约

   

  

   

   

   

   

   

   

   

  省科技厅领导和市教育局领导为中心揭牌

  

   

   

   

   大佬们都在玩{精选官网网址: www.vip333.Co }值得信任的品牌平台!

   

   

   

   

   

   

  领导合影留念

  

   

   

   

   

   

   

   

   

   

   

  (四)本土化建设。国际化的建设离不开本土落地,国际化和本土化的结合是中外合作办学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通过教学资源国际化、师资队伍国际化等为该校提供直接了解国际职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机会,加快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改革与创新,推动品牌专业建设。品牌专业首先要具有国际先进性,国际化要具有鲜明特色,而人才培养要立足于服务本土经济,因此,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在保持国际化特色同时,还必须根据区域经济特性进行专业本土化建设,确保人才培养方案的落地。

  宿豫中等专业该校通过国际合作的“四化”建设,应用国际先进的职业教育资源,高起点建设专业,促进教育理念的更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接轨国际职业教育,打造国际化师资队伍,推行职场化教学过程,建立校企校校协同合作关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技能人才,为中职该校国际合作办学提供经验借鉴。

   

宿迁市宿豫区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宿迁市宿豫区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