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92年欧洲货币危机精选.ppt

日期: 栏目:篮球直播 浏览:47 评论:0

国际金融——92年欧洲货币危机精选.ppt

国际金融 一、危机概述 1992年下半年,芬兰经济困难加重,外汇储备大幅度下降,已不足以支持芬兰马克的汇率,处于十分疲软的地位。芬兰政府于9月8日被迫宣布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脱钩,实行自由浮动,实际是芬兰马克贬值。 9月11至12 日,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抛售意大利里拉、抢购德国马克的风潮,成为这次货币危机的第一次高峰。里拉汇价直线下泻,很快冲破欧洲货币体系所规定的浮动下限。同时,英磅汇率也不断下跌,接近了浮动下限。为了挽救里拉,意大利中央银行大规模干预市场,抛出了上百亿德国马克来收购里拉。德国中央银行也大力协助。但是,投机势头已成,仍然难以抵制投机风潮的进一步蔓延。15日,抛售风席英伦,成为这次危机的第二次高峰。英磅汇价一路狂跌,仅略高于规定的浮动下限1:2.778。已经贬值的里拉则再次跌到规定的下限以下,同时,法国法郎、西班牙比塞塔等也开始下跌。 16日晨,英国政府两次宣布提高利率。一天之内两次提高利率,在英国历史上绝无仅有。各国中央银行也联合行动,注入大量资金支持英磅,但仍未能制止住英磅的跌风。一天之内,英磅再度剧烈贬值。 17日,英磅、里拉等疲软货币才趋向平稳,刮了一周之久的抛售风潮才逐步平缓下来。20日,货币危机由此才告一段落。 二、危机成因 1、欧洲货币体系本身存在的危机 (1)欧洲货币单位定值孕育危机 欧洲货币单位为ECU,它是一个篮子货币,欧洲共同体12个成员国都向其单位货币提供一定量的本国货币,每种货币在其中都有一定量的比重。 各成员国货币在下表中所占的绝对量和相对量的大小是由各国的国内总产值大小,对外贸易在欧共体对外贸易总额所占比重,以及向欧洲货币体系中得短期货币支持体系提供的份额大小共同决定。简而言之,成员国货币在欧洲货币单位中所占比重的大小是由各自的经济实力所决定的。每隔5年,成员国货币的权数才变动一次。而各国的经济实力不是固定不变的,一旦变化达到一定的程度,出现不平衡,就需要调整各国货币权数,而调整不能及时,就会出现危机。 (2)欧洲货币体系汇率制度孕育危机 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目的是要在欧共体内部建立一个短期稳定的汇率制度。这个汇率制度以欧洲货币单位为中心,让各成员国的货币与欧洲货币单位挂钩,然后再通过欧洲货币单位使成员国的货币双边确定固定汇率。 在此体系下,各成员国的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是有限的,各国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由外汇市场上供求关系决定的。一旦汇率变化超过了这一限定值,就要求该国中央银行进行干预,抛售本币或外币来达到稳定汇率的目的。 当汇率变动过于剧烈的时候,国家是有责任干预汇率变动的,也就类似于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市场干预。当本币贬值过快,需要大量抛售外币时,是否有足够的外汇储备也就直接影响到维持汇率变动限定能否完成。这其中便孕育了危机。 (3)对美元联合浮动加剧危机 欧共体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的本意之一就是要摆脱美元对欧共体经济的影响。但是美元仍然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清偿手段和储备力量。欧洲共同体的对外贸易主要使用的还是美元,外汇储备也基本是美元,欧洲货币单位的价值也是用美元来表示,由此,欧洲货币体系对美元联合浮动。不允许任何一个成员国单方面对美元调整汇率,以维持欧洲货币单位的美元价值不变。 当成员国的经济实力变化的时候,货币也随之变化。弱币无力与强币一起浮动。对美元汇价下跌,是弱币国的央行不仅要在货币市场上抛售美元买进本币,又要承担维持与欧洲货币单位的固定比价的责任,还要承担与其他成员国的固定货币比价的责任。 2、德国利息率过高引起里拉和英镑汇率大跌 德国东西德统一后,财政出现巨大赤字,政府为了缓解由此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引起习惯了低通胀率的德国民众不满,爆发政治和社会问题,因为,通胀的德国不仅拒绝了七国首脑会议要求的降低其利息率的要求,反而将贴现率升高。 对德国利率提高首先做出反应的是芬兰,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自动挂钩,德国利率提高,芬兰人便纷纷将芬兰马克换成德国马克,芬兰马克供给增加,至9月芬兰马克对德国马克汇率持续下跌,芬兰央行开始不得不抛售德国马克,但仍止不住其下泻趋势。之后芬兰政府宣布芬兰马克与德国马克脱钩,自由浮动。这成为了欧洲货币危机的导火索。 货币市场的投机者获得这个消息后就把投机的目标肆无忌惮地转向不断坚挺的德国马克。 而论其根本原因,最为关键的是德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打破了其货币与其他国货币的相对平衡。在某一个国家的实力增强到打破平衡的时候,则需要在各个方面对各个成员国货币做出调整,而这种调整的联动性非常大。一旦调整未能及时,或者某一成员国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调整,则会导致整个货币体系的失衡,当失衡达到一定的程度,货币篮子就不能再维持下去。再加上德国利率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