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俄罗斯世界杯怎么打开?喝着啤酒看球侃球的同时,界面天下也推出了“围观世界杯”系列报道。在这里,我们聊的不止是足球,我们把视角挪到了这项运动背后,“围观”赛场上各国身后的政经社会生态,漫谈世界杯外围之事。这是围观世界杯的第【2】篇。
今年4月初,英国媒体爆料称,俄罗斯和阿根廷的足球流氓(football hooligan)已经在网络论坛上计划好在本次世界杯上联手攻击英格兰球迷。为此,俄罗斯足球流氓组织代表不惜横跨近13000公里,飞抵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和“盟友”商议行动细节。
受这番暴力威胁的影响,今年前往现场观看比赛的英格兰球迷预计将达到近几届比赛的最低值,从2万人暴跌至不足1万人。
伴随着足球运动的兴盛,足球流氓行为——这种在赛场内外斗殴的暴力也蔓延至全世界。它通常始于地域乃至国家冲突,也是一些失意落寞的群体释放不满的渠道。一些诉诸暴力的参与者,他们根本不关心比赛;战胜对手、保持兴奋感——才是最重要的目的。
英国恰恰是现代足球运动的发源地,同样也催生出足球流氓文化。19世纪末,英格兰普雷斯顿俱乐部队员曾在比赛中遭遇客队阿斯顿维拉球迷殴打,而同时期的本队球迷也常常和对方球迷大打出手,这部分暴力拥趸便被认为是最早的足球流氓团伙。
当然,并不是所有参与骚乱的球迷都算得上“足球流氓”。一般来说,经常诉诸暴力、有着明确敌我立场之分的极端分子才能被冠上这一称号。“专业”的足球流氓通常也隶属于固定的帮派,通常被称作“firm”(即英文中的“公司”)。
没有人给流氓规定过什么时候开始打架——暴力行为可能发生在比赛之前,期间或结束后。虽然许多流氓团伙会在球场外约架,特别是远离警察的地方,但场内观众席上的群体斗殴也并不罕见。
载入足球流氓史册的一大场内悲剧是1985年的“海瑟尔惨案”。当年5月,英格兰利物浦队与意大利尤文图斯队的欧洲冠军杯决赛在比利时的海瑟尔体育场举行。开赛前,一些利物浦球迷区的足球流氓在这座年久失修的球场里挑起事端,双方球迷互相辱骂投掷,大打出手,最终导致看台倒塌,39名观众死亡,其中大多数为意大利球迷。
事发后,利物浦不仅输掉了欧冠决赛,同时被禁止参加欧洲杯赛长达七年之久,其余所有英国球队也被禁赛五年。然而围绕此事件的争议不断:有说法称冲突原因是欧足联将大部分票都卖给了意大利观众,这才招致利物浦球迷不满;足球流氓捅出来的篓子是否应该由球队承担责任;此外,时任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主动要求英国球队受重罚的举措,也被视为她借此打压足球流氓乃至俱乐部,同时试图和欧洲大陆各国搞好关系的内政外交手段。
但有说法认为,正是撒切尔夫人的经济政策才助长了足球流氓文化盛行。身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的她在1980年代所推行的改革导致大量蓝领工人失业,而足球比赛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与此相关的暴力也成为宣泄出口。《中国经济周刊》文章也介绍说,足球流氓往往是生活中极不如意的人,在酒精的催化下便有了发泄不满的动力。
还有一种心态是找回存在感。该文章提到,足球本身是对抗性较强的运动,现场观众会也会受到感染而引发“激情犯罪”,生活当中的无名小卒瞬间便可变身为“英伦一霸”。
美国社会学教授柯林斯(Randall Collins)在其著作《暴力:一种微观社会学理论》 中进一步指出,足球流氓行为就是在塑造集体兴奋,而且这种兴奋可以与比赛本身无关。冲突的终极目的不是寻求纯粹的肉体暴力,而是保持高涨的兴奋感。这些流氓操纵着社会的注意力,让自己变成故事中的英雄。
显然,足球比赛能轻而易举地激发民族认同和国家归属感,进而成为极富政治色彩的运动。而在足球流氓挑选敌手时,地域乃至国家间的冲突也是重要考虑之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此次俄罗斯足球流氓“拉拢”阿根廷人,很可能就是考虑到了那场始于36年前的英阿恩怨。
1982年,英国与阿根廷为了争夺马岛(英国称“福克兰群岛”)主权开战,最终以英国获得该地控制权作为停战结果。四年后的墨西哥世界杯上,阿根廷队与英格兰队在1/4决赛狭路相逢。比赛中,马拉多纳以被称为“上帝之手”的争议手球和连过六人的“世纪进球”帮助阿根廷队以2-1获胜,并最终夺得当年的冠军。赛后,马拉多纳表示,这个误判的手球是英国人夺走马岛的代价。自此以后,阿根廷与英格兰便成为足球赛场上的一对宿敌。
相对于英阿历史纷争,英俄足球流氓始于两年前的冲突则让人记忆犹新。2016年的法国欧洲杯中,英格兰与俄罗斯在小组赛战成1-1的平局,同时被两国足球流氓间的冲突抢尽风头。开赛前几小时,双方几百名流氓便开始挑衅,互相扔桌椅和酒瓶,之后还将法国球迷和警方卷入斗殴,逼得警方以催泪弹还击。
这起冲突最终导致三十余人受伤,但更为人所知的结果是“战斗民族”以少胜多,对数量庞大的英格兰足球流氓穷追不舍,直言对方“像娘们似的”。赛后,俄总统普京坦承这种行为不光彩,但又补充说他也不清楚为什么200名俄罗斯人就能打跑上千英格兰人,这番有些阴阳怪气的表态也在网络上广为流传。
到了今年,英俄和英阿之间一样,爆发了全新的政治纠葛。3月4日,66岁的前俄双面间谍斯克里帕尔与女儿尤利娅在英国街头昏迷,英国称两人遭到了神经毒剂攻击,且俄罗斯就是幕后黑手。而俄方对此坚决否认,并声称英国在发动“史无前例的挑衅”。
由于前间谍中毒案事发于俄罗斯世界杯前,英国外交大臣约翰逊迅速表态称,“如果俄罗斯被证明是这次中毒事件的幕后主使,很难想象英国代表团继续参加6、7月进行的世界杯。”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则指出,英国自导自演的中毒案闹剧定是为了“干扰俄罗斯世界杯的正常举办”。
倘若事实真如俄外长所说,那么英国人并没有如愿,因为俄罗斯队已经在揭幕战中以一场大胜拉开本届世界杯的序幕。
接下来一个月里,不惧威胁前往俄罗斯的英格兰球迷或许将报复两年前欧洲杯上所受的耻辱。而俄罗斯流氓团伙似乎也不容对方在主场造次,要为他们准备一届“难忘”的世界杯。但显然,他们的蠢蠢欲动早已引起各自执法者的注意。
为避免此前的冲突重演,俄罗斯曾推出一份423人的黑名单,上榜者均为有在案记录的极端球迷。即使在世界杯期间买到球票,这些潜在的足球流氓也无法进场。普京也在今年初早早表示,内务部在世界杯期间“必须尽最大努力确保运动员和球迷的安全”。
英国警方也采取了类似措施。针对被“拉黑”的132名球迷,伦敦警方强制其在6月4日和5日上交护照,否则将被逮捕。而在希思罗机场,警方也在密切监控前往俄罗斯的球迷,严防漏网之鱼。警方甚至还呼吁普通球迷不要带着英格兰旗去俄罗斯观赛,以避免不必要的人身伤害。
但最大的问题在于,暴力行径发生的时间地点不可预知,足球流氓的行为也根本无法预测。不过ESPN在对俄罗斯足球流氓的采访文章中提到,普通外国球迷无需担心受到俄罗斯足球流氓的伤害,这些家伙都无意伤及无辜,除非你是英格兰球迷(在俄罗斯足球流氓眼中,英格兰球迷就等同于流氓)。
其中一名受访者Vlad这样说,两年前法国欧洲杯上的暴力行径不会重演,因为“我们的警察比法国警方强多了”,“当然可能有些小冲突,那肯定不是我们俄罗斯人先动手的”。
专题:2018年FIFA俄罗斯世界杯